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衣送酒

白衣送酒

南朝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弘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赏菊的典故。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明高明《二郎神.秋怀》曲:“满城风雨还重九,白衣人送酒,乌纱帽恋头。”


【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 (王) 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亦载。

【今译】 晋代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隐居田园,嗜酒好饮。曾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因无酒可饮,只坐在宅旁菊花丛中,摘菊花满把消遣,远远望见有白衣仆役向这边走来,原来是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于是立刻打开便饮,酒醉而归。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赠酒、饮酒,或咏重阳节风物。

【典形】 白衣不至、白衣酒、白衣来、白衣送酒、白衣有意、陶令贫无酒、望白衣、阻却王弘、欢因送酒来、陶潜无酒。

【示例】

〔白衣不至〕 宋·陈与义《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白衣终不至,渺渺空愁予。”

〔白衣酒〕 唐·罗隐《菊》:“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白衣来〕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

〔白衣送酒〕 宋·张孝祥《郡侯遣骑至山中名醖》:“青壁倚天元未见, 白衣送酒故相关。”

〔陶令贫无酒〕元·萨都拉《病中杂咏》之六:“陶令贫无酒,郎官菊也无。”

〔望白衣〕 宋·杨万里《重九日两仍菊花未开》:“闭门幸免吹乌帽,有酒何须望白衣。”

〔阻却王弘〕 元·乔吉《折桂令·重九后一日游蓬莱山》:“重阳雨冷风清,阻却王弘,淡了渊明。”


【词语白衣送酒】  成语:白衣送酒汉语词典:白衣送酒

猜你喜欢

  • 出处进退

    同“出处语默”。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败,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并列 出仕或隐

  • 郑侠图

    源见“流民图”。借指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清查慎行《送彭南陔赴长沙》诗:“郑侠图曾伤目击,陈琳檄可愈头风。”【词语郑侠图】   汉语大词典:郑侠图

  • 祝余

    同“祝予”。清钱谦益《〈一树斋集〉序》:“文孺殁,师哭之恸,有祝余之感焉。”【词语祝余】   汉语大词典:祝余

  • 石户之农入海

    《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於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於海,终身不反也。”舜想把天下让给他的朋友石户地方的一位农人,农人对于舜为

  • 盍彻

    《论语.颜渊》:“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谓何不用周代十分抽一的税率。有若认为薄赋则民足,民足则君亦足。后因以“盍彻”指施行仁政。宋苏轼《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

  • 唾手可得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水浒传》五八回:“只除非教呼延将军赚开城门,唾手可得。”《三国演义》七回:“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官场现形记》三六回:“自此唐二乱

  • 附郭二顷

    同“负郭田”。明姚夔《送陈少卿致仕还乡居西湖》诗:“附郭二顷歌年丰,瓮头酒熟呼邻翁。”

  • 以紫为朱

    同“以紫乱朱”。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见“以紫乱朱”。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词语以紫为朱】  成语:以紫为朱汉语大词典:以紫为朱

  • 家无儋石

    儋(dàn旦):同“担”。石(shí时,又读dàn旦):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儋石: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常用来形容米粟为数不多。家无儋石,是说家中没有多余的粮食,形容生活贫困拮据。语出自《汉书

  • 织锦裁编

    同“织锦回文”。宋柳永《燕归梁》词:“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