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疾雷破柱

疾雷破柱

源见“未惊雷破柱”。形容雷声的迅急猛烈。宋刘筠《即目》诗:“疾雷徒破柱,幽草不迎凉。”


【典源】《世说新语·雅量》:“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注引《语林》 曰:“ (夏侯) 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时暴雨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颜色不改。”《太平御览》卷十三引晋·曹嘉之《晋纪》曰:“诸葛诞以气迈称。常倚柱读书,霹雳震其柱,诞自若。”

【今译】 魏晋时夏侯玄 (字太初) 曾倚柱作书,时逢暴雨,霹雳击中其柱,衣服都被烧焦,而夏侯玄神色自若,依旧书写。又诸葛诞亦有类似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胆量过人,处变不惊; 也用以形容雷电。

【典形】 疾雷破柱、雷破柱、破柱、庭柱裂、倚柱惊雷、震楹书。

【示例】

〔疾雷破柱〕 宋·刘筠《即目》:“疾雷徒破柱,幽草不迎凉。”

〔雷破柱〕 唐·李商隐《异俗》:“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破柱〕 宋·黄庭坚《谢公择舅分赐茶》之二:“乞与降魔大圆镜,真成破柱作惊雷。”

〔庭柱裂〕 清·黄遵宪《纪事》:“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

〔倚柱惊雷〕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喜雨》:“投壶欲起电,倚柱稍惊雷。”

〔震楹书〕 隋·辛德源《霹雳引》:“碎枕神无绕,震楹书自若。”


猜你喜欢

  • 投杼之惑

    同“投杼之误”。《北齐书.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词语投杼之惑】  成语:投杼之惑

  • 三期贤佞

    《汉书.王尊传》:“湖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讼(王)尊治京兆功效日著:‘……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汉代王尊任京兆尹三年,治绩显著,御史大夫诬陷他,因而被免官。湖城父老为他辩护说,王尊

  • 三日香

    源见“荀令香”。形容高士或大臣的高雅风采。唐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天津一别九秋长,岂若随闻三日香。”【词语三日香】   汉语大词典:三日香

  • 坐车郎

    源见“潘安貌”。指称美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却奁》:“羡你风流雅望,东洛才名,西汉文章。逢迎随处有,争看坐车郎。”【词语坐车郎】   汉语大词典:坐车郎

  • 时习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因以“时习”谓经常温习。唐白居易《省试性习相远近赋》:“是以君子稽古于时习之初,辩惑于成性之所。”【词语时习】   汉语大词典:时习

  • 毕卓眠

    同“毕卓瓮头眠”。清赵执信《赠善酿王生》诗:“家当后乐桥,岁酿范泉水;瓮底毕卓眠,床头杜康祀。”

  • 王恭柳

    《晋书.王恭传》:“恭美姿仪,人人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后因以“王恭柳”形容美容仪的男子。唐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诗:“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词语王恭柳】   

  • 季裘

    同“季子裘”。清黄景仁《六叠前韵和余少云作》:“莫话单寒向行路,季裘虽敝尚能胜。”【词语季裘】   汉语大词典:季裘

  • 嵇吕

    源见“吕安题凤”。借指挚友。清钱谦益《次韵赠别友沂》:“昔游谢王 贡,末契结嵇 吕。”【词语嵇吕】   汉语大词典:嵇吕

  • 他乡故知

    见“他乡遇故知”。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分外亲热。”【词语他乡故知】  成语:他乡故知汉语大词典:他乡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