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瑕不掩瑜

瑕不掩瑜

或作“瑕瑜互见”。原指玉石中有斑点,并不能掩盖玉质的优美。后则泛指不能因为一点缺点或不足而否定全部成就。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都看重玉石而轻贱珉(似玉之石)呢?是不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呢?孔子回答道,并非因为是数量上的原因,很久以来,君子就将德行比作玉石。温润而泽,可比作仁;质地细密,可比作智;洁白无痕,可比作义;磨琢以成饰物,可比作礼;敲打玉石,声质清脆悦耳,可比作乐;玉石中有斑点也遮盖不了其美观,虽然美观,但还是可以让人看到它的斑点,这些可以比作忠。……所以君子特别宝贵玉石啊!

【出典】:

礼记·聘义》:“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故君子贵之也。’”

【例句】:

宋·邵博《闻见后录》,四:“惜哉仲淹,寿不永乎!非不废是,瑕不掩瑜,虽未至于圣,其圣人之徒欤!”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名臣言行录》一书,亦当时草草为之。……瑕瑜互见,朱子原不自讳。”


见“瑕不揜瑜”。巴相《对香港社会重大题材的探索》:“这部小说,尽管在描绘现实生活的广阔性上仍有欠缺,但~,而作者在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方面进行了勇敢的尝试和探索,其精神尤为可贵。”


【词语瑕不掩瑜】  成语:瑕不掩瑜汉语词典:瑕不掩瑜

猜你喜欢

  • 谿父飞升

    汉.刘向《列仙传.谿父》:“谿父,南郡甗(音yán,地名,在今山东历城县境)人。居山间,有仙人常止其家,从买瓜,教之炼瓜子,与桂附枳实共藏,而对分食之。二十余年,能飞走,升山入水。后百余年,绝居山顶。

  • 视死犹归

    见“视死如归”。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血刃之祸,于是将起。”【词语视死犹归】  成语:视死犹归汉语大词典:视死犹归

  • 旗鼓伤心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袁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洪答曰:‘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日,抚絃登阵,岂不怆恨。”旗鼓本指大将之用具,号令全军之用。后

  • 夜签声

    《南史.陈本纪.文帝传》:“文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每鸡人伺漏传签於殿中者,令投签於阶石上,?然有声,云:‘吾虽得眠,亦令惊觉。’其自强若此云。”南朝陈文帝知道创业的艰难,为了自强不息,命报晓的

  • 习与性成

    长期习惯怎样,就会养成怎样性格。 表示习惯成自然。语出《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孔安国传:“言习行不义,将成其性。”晋.葛洪《抱朴子.勗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而易失,故修学

  • 酌泉

    同“酌贪泉”。唐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词语酌泉】   汉语大词典:酌泉

  • 中原失鹿

    源见“中原逐鹿”。喻国土沦陷。陈子范《题芜湖白马山》诗:“中原失鹿无人逐,愿借轮蹄日夜驰。”

  • 狐虎之威

    源见“狐假虎威”。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偏正 比喻有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 内阋

    源见“阋墙”。指兄弟之间争闹不和。清魏源《圣武记》卷六:“乾隆五十有一年郑栋死,子郑宗、郑干内阋。”【词语内阋】   汉语大词典:内阋

  • 赵卒坑

    同“赵坑”。清顾炎武《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几同赵卒坑,独此一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