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尊叱驭

王尊叱驭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少年时父母亡故,由伯父抚养。伯父让他在沼泽里放羊,王尊利用牧羊间隙读书,能读懂史书。后来,王尊又师从郡文学官,研读《尚书》、《论语》,能粗略地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涿郡太守徐明认为王尊有才干,不应长久埋没在故乡,就向朝廷推荐他。汉元帝任命王尊为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县令,后升任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刺史。从前,琅邪(láng yá郎牙,郡名,治所在今山东诸城)人王阳任益州刺史。他在所辖地区巡行考察官吏治绩的途中,经过邛崃山九折阪(位于今四川荥经县西)。看到山路险峻难行,王阳就叹息说:“父母给了我这身体(指生命),怎能屡次冒着生命危险去登上这险峻的山路呢?”于是,他就托病辞职返回故乡了。后来,王尊任益州刺史,来到九折阪,问随从官吏:“这莫非就是被王阳看作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险峻山路吗?”官吏回答说:“对啊!就是这个地方。”王尊大声呵斥驾车的车夫,说:“快赶马飞快地行驶!他王阳是大孝子,可我王尊却是忠臣啊!”后以“叱驭”为典,咏忠于职守,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

【出典】:

汉书》卷76《王尊传》3226、3227、3229页:“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王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例句】:

唐·陈子昂《送魏兵曹使巂州》:“勿以王阳叹,邛道畏峻嶒。” 唐·元稹《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驾。” 唐·雍陶《蜀中战后感事》:“词客题桥去,忠臣叱驭来。” 唐·罗邺《春过白遥岭》:“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漫无聊。” 宋·钱惟演《成都》:“知有忠臣能叱驭,不论云栈更峥嵘。” 宋·王安石《送许觉之奉使东川》:“畏途石栈王尊驭,荣路金门祖逖鞭。” 明·何景明《赠望之四首》之4:“绝裾不为忍,叱驭宁顾危!” 明·顾大典《青衫记·梦得刺江》:“凝眸陇水头,长江自流。乘轺去,似王尊叱驭难留。” 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弃庵》:“峻坂何妨将驭叱,章台自可借眉描。” 清·宋琬《望城郭》:“九折王尊驭,千秋朱邑祠。” 清·毛奇龄《送何使君出守牂柯》:“从来叱驭忠臣事,安用朱旗九折还。” 清·徐乾学《陇山歌送许天玉之官新安》:“虞诩成名在此时,王尊叱驭看前路。” 清·纳兰性德《拟古》:“乘险叹王阳,叱驭来王尊。” 清·马维翰《九折坂》:“回舆与叱叹,北辙视南辕。”


【典源】《汉书·王尊传》:“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 行部至邛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王) 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今译】汉代王阳曾为益州刺史,上任时路经邛山的九折阪, 那里地势险峻,山路崎岖,王阳不禁感叹:“父母给了我身体,怎能屡次经历这种危险!’后来托病而辞官。到王尊任益州刺史时,又来到九折阪,王尊问属吏说:“这里莫非就是王阳所惧怕的险路吗?”属吏答:“是。”王尊喝令:“赶马前进! 他王阳是孝子,我王尊是忠臣。”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忠于职守,不避艰险; 也以“九折坂”等形容道路曲折,多险阻。

【典形】 悲九折、长坂九回、车回峻阪、叱驭、回车坂、九折、九折坂、九折途、峻坂将驭叱、王阳叹、王尊叱驭、王尊驭、忠臣叱驭、王阳驱九折、畏途九折、轮摧九折、王尊疾驱、王尊许国、王遵九折、危途九折、叱驭人、九折魂、九折悲、九折艰。

【示例】

〔悲九折〕 清·叶燮《括苍道中》:“游子伤心悲九折,美人遥睇隔千盘。”

〔长坂九回〕 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渡泸五月,葛亮有深入之兵; 长坂九回,王尊有忠臣之路。”

〔车回峻阪〕 清·钱谦益《送瞿稼轩给事南还》:“车回峻阪何须九,肱折良医不惮三。”

〔叱驭〕 清·纳兰性德《拟古》:“乘险叹王阳,叱驭来王尊。”

〔回车坂〕 清·王士禛《徐五兄自号嵇庵》:“往往逢途穷,痛哭回车坂。”

〔九折〕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既克于九折, 路威夷而修通。”

〔九折坂〕 宋·陆游《遣兴》:“九折坂头休绝叹,世间何地不羊肠。”

〔九折途〕 宋·陆游《世事》:“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

〔峻坂将驭叱〕 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弃庵》:“峻坂何妨将驭叱,章台自

可借眉描。”

〔王阳叹〕 唐·陈子昂《送魏兵曹使嶲州》:“勿以王阳叹,邛道畏峻嶒。”

〔王尊叱驭〕 唐·元稹《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趋。”

〔王尊驭〕 宋·王安石《送许觉之奉使东川》:“畏途石栈王尊驭,荣路金门祖逖鞭。”

〔忠臣叱驭〕 宋·钱惟演《成都》:“知有忠臣能叱驭,不论云栈更峥嵘。”


【词语王尊叱驭】  成语:王尊叱驭汉语词典:王尊叱驭

猜你喜欢

  • 风缆

    唐.韩愈《秋怀诗十一首》之七:“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后以“风缆”作为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典故。宋.苏轼《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诗:“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词语风缆】   汉语大词典:风缆

  • 棼丝

    《左传.隐公元年》:鲁大夫众仲对鲁隐公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晋.杜预注:“丝见棼缊,益所以乱。”春秋时,鲁大夫众仲曾说:“以祸乱安定百姓,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

  • 庭院深深深几许

    深宅大院究竟有多深? 表示庭院幽深莫测。语出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季羡林《哭冯至先生》(《光明日报》1993年3月13日):“中德学会所在地,一所三进或四进

  • 风流香令

    同“风流荀令”。清朱彝尊《宣清.送米紫来之官建昌》词:“且携将管曹诗,风流香令同赋。”

  • 扶摇直上

    源见“鲲鹏展翅”。形容急剧上升或喻仕途得志。唐李白《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部十六:“从此,顾祝同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偏正 形容快速上升,比

  • 澄清志

    源见“揽辔澄清”。指治理乱局、安定天下的抱负。元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王德钟《书感十章》之六:“少年未遂澄清志,那许怜渠翠袖寒。”

  • 百废具举

    见“百废俱兴”。【词语百废具举】  成语:百废具举汉语大词典:百废具举

  • 井底鸣蛙

    源见“井蛙”。比喻见识浅陋而又妄自尊大的人。元无名氏《看钱奴》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见“井底之蛙”。明·罗贯中《风云会》1折:“一任教纵横奋发,都是些~。”【词语井底鸣蛙】

  • 射蜮

    同“含沙蜮”。明顾起纶《国雅品》:“蚺蛇晴挂树,射蜮昼含沙。”【词语射蜮】   汉语大词典:射蜮

  • 下蔡迷

    《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战国文学家宋玉形容女子的美貌动人,说只要她嫣然一笑,就能使阳城、下蔡之人,见而生迷。后因用为人形容女色极美之典。唐.吴融《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