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此当指规律、事理)。”

玉不经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修养,不会成为有用之材。后因以“玉不琢,不成器”比喻必须经过锻炼培育,方能成就人才。

汉.班固《白虎通.辟雍》:“故学以治性,虑以变情。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如物。”《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只是有见于‘爱之能勿劳乎’和那‘玉不琢,不成器’这两句话,不肯骄纵了他。”


其他玉石不雕琢,不能成为器物。语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或器;人不学,不知道。”《说岳全传》4回:“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岂不可惜。”△用于比喻人不经过教育、锻炼,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 ↔放任自流


【词语玉不琢,不成器】  成语:玉不琢,不成器汉语词典:玉不琢,不成器

猜你喜欢

  • 马或奔踶,而致千里

    奔踶( ㄉㄧˋ dì ):谓马不服驾驭,乘时即奔跑,立时则踢人。致:达到。 有的马人乘它就狂奔,靠近它就踢人,但它却能日行千里。 比喻人有某种缺点,却又大有才干。语出《汉书.武帝纪》:“故马或奔

  • 武夷九曲

    福建崇安县南武夷山中的九曲溪,即升真洞,玉女峰,仙机岩,金鸡岩,铁笛亭,仙掌峰,石唐寺,曲鼓楼岩,新村市,都是武夷名胜。《宋史.辛弃疾传》:“弃疾常同朱熹游武夷九曲山,赋《武夷九曲掉歌》。”

  • 民归之如水就下

    百姓归附他,好像水向低处奔流一样。 表示深得民心。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同“犹”。)《韩诗外传》卷三:“夫奚不若子产之治郑,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

  • 剑吷

    同“剑头一吷”。宋刘敞《送刘初平谒会稽范吏部》诗:“二子才剑吷,众豪固螟蛉。”【词语剑吷】   汉语大词典:剑吷

  • 积甲高昆阳

    源见“积甲山齐”。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昆阳之战,光武以三千人,破寻、邑百万之众,“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形容打仗获胜,缴获甚多。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

  • 嵇绍不孤

    《晋书.山涛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遇害前,曾告诉儿子嵇绍说,有山巨源在,你不会孤单

  • 朱衣点头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曰:“欧阳公(宋欧阳修)知贡举(主持贡院举试)日,每阅卷,座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即凡是朱衣人点头的,都是合格的文章)。始疑侍吏,及回视之,一无

  • 灞陵尉

    同“灞陵醉尉”。宋陆游《鸟啼》诗:“夜夜扶归常烂醉,不怕行逢灞陵尉。”

  • 当阳癖

    源见“左传癖”。晋杜预曾受封当阳县侯。后以“当阳癖”泛指嗜读古书。清陈维崧《满江红.赠溧阳王参戎》词:“笑军中、缓带惯繙书,当阳癖。”

  • 朱弦三叹有遗音

    朱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三叹:宗庙奏乐,一人唱歌,三人赞叹而应和。遗音:犹“余音”。 红色丝弦弹奏的乐曲,悠扬婉转,余音绕梁。 形容音乐美妙。语出《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