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附《耿恭传》:“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
借指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孽海花》第七回: “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雯青一点厚道。” 参见:○桑梓见“恭敬桑梓”。《孽海花》7回:“富贵还乡,格外要~,也是雯青一点厚道。”【词语敬恭桑梓】
源见“泰否”。谓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见“否极泰来”。前蜀·韦庄《湘中作》诗:“~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词语否去泰来】 成语:否
同“玄真子”。宋叶梦得《八声甘州》词:“问浮家泛宅,自玄真、去后有谁来?”清曹寅《渔湾》诗:“玄真倘来游,留此待晨晞。”【词语玄真】 汉语大词典:玄真
佛家语。止谓止息妄念,观谓观智通达,契会真如。《大乘义章》:“守心住缘,离于散乱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止观辅行》:“止观不二,境智冥一。”【词语止观】 汉语大词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柔狎即驯熟的意思;柔,《史记》作扰,驯;狎,习)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同撄,逆触)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文选.曹冏〈六代论〉》:“扫除凶逆,剪灭鲸鲵。”李周翰注:“鲸鲵,大鱼吞食小鱼者,比喻不义人也。”后因以“剪鲸”比喻剪除凶逆。唐玄宗《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幸过剪鲸地,感慕
《世说新语.德行》:“(汉末)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割席”与“断席”之
源见“探骊得珠”。喻涉险探奇。唐元稹《出门行》:“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词语偷珠】 汉语大词典:偷珠
不是人在磨墨,而是墨在磨人。 慨叹人生光阴消磨在笔墨之中。语出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非人磨墨墨磨人,缾应未罄罍先耻。”鲁迅《准风月谈.禁用和自造》:“古人说:‘非人磨墨墨磨人’,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