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

热得烫手,又作“炙手而热”。比喻权贵气焰之盛。见唐崔铉之事迹。崔铉,字台硕,生卒年月不详,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人。进士出身。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拜宰相。后因与李德裕有隙,罢为陕虢(guó国)观察使。宣宗即位后,又擢为河中节度使,再拜相。他与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等人颇相友善,经常让这几人参议政事,因此当时流传着“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瓌、蒙”之句。后出为淮南节度使,兼宣歙池观察使。

【出典】:

新唐书》卷160《崔铉传》4974页:“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瓌、蒙。’帝闻之,题於扆(yǐ椅)。”

【例句】:

唐·崔颢《长安道》:“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唐·白居易《放言》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宋·辛弃疾《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炙手炎来,掉头冷去,无限长安客。”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清·张廷玉等《明史·董传策传》:“(严)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 清·洪升《长生殿》:“中书独坐揽朝权,炙手威风赫烜。”


述补 炙,烤。手一接近,就感到其热烫人。比喻权势盛,气焰高。语出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李国文《花园街五号》:“而刘钊,不但住进了花园街五号,还成了吕况的影子内阁,~的人物,更多地起着智囊的作用。”※炙,不读作jiǔ。△贬义。多用于描写权势方面。也作“炙手而热”。


【典源】 唐·杜甫《丽人行》.诗:“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唐·韦述《两京新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宋·王谠《唐语林》卷四:“开成、会昌中,……又曰: ‘郑杨段薛,炙手可热。’”

【今译】 唐中宗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为韦后所生,备受宠爱,与韦氏一族恃势骄横,势焰熏天,仿佛一伸手靠近就感到被烫,令人畏忌。此语为唐时俗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权贵势焰很盛。

【典形】 莫炙权门火、炙手、炙手可热、炙手威风、炙手炎、炙手成热。

【示例】

〔莫炙权门火〕 宋·黄庭坚《赠赵言》:“有手莫炙权门火,有口莫辩荆山玉。”

〔炙手〕 唐·白居易《放言》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炙手可热〕 唐·崔颢《长安道》:“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炙手威风〕 清·洪升《长生殿》:“中书独坐揽朝权,炙手威风赫烜。”

〔炙手炎〕 宋·辛弃疾《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炙手炎来,掉头冷去无限长安客。”


【词语炙手可热】  成语:炙手可热汉语词典:炙手可热

猜你喜欢

  • 劳燕

    同“劳燕分飞”。叶圣陶《前途》:“惟自辞师他适,互为劳燕,非第无安席之雅,亦且莫通音问。”【词语劳燕】   汉语大词典:劳燕

  • 鲍叔知管

    同“鲍叔知我”。柳亚子《毛主席招谈于红岩嘴办事处》诗之一:“最难鲍叔能知管,倘用夷吾定霸齐。”

  • 秦洞

    同“桃源洞”。宋杨亿《樱桃》诗:“石髓凝秦洞,珠胎剖汉津。”【词语秦洞】   汉语大词典:秦洞

  • 无兄盗嫂

    《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无奈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造谣毁谤。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自古贤人才士,秉志

  • 井蛙醯鸡

    《云笈七签》卷七十:“今既闻命,实饱于玄风,醉其真义也。吾向来井蛙醯鸡哉。”醯鸡:一种小虫名,常用以形容细小。“井蛙醯鸡”比喻见识浅薄。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序》:“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

  • 依马磨

    《三国志.蜀书.许靖传》:“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序,以马磨自给。”许靖与从弟许劭俱有高名,但感情不融洽。许劭为郡功曹时,排挤靖,许靖只得依靠马磨维持

  • 目论

    指齐国使者向越王无强说:君王知人之失而不知己过,这如见人毫毛而不见自己眼毛,这就叫““目论”。此典比喻见识肤浅;或见识错误,酿成大错。越王句(gōu勾)践后第七代越王无强起兵北伐齐国,西战楚国,与中原

  •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城名。西起甘肃省岷县,东至辽宁山海关,俗称万里长城。这里代指1935年抗日战争的前线,因当时日军已侵入我华北地区。 原是毛泽东主席鼓励红军北上抗日的豪言壮语。语出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不

  • 畔牢愁

    《畔牢愁》是楚辞篇名,西汉文学家扬雄所作。扬雄喜好辞赋,曾以司马相如为自己创作的典范。但又认为屈原的文才胜过司马相如,只因为遭遇不幸,写了《离骚》,就投江自尽了。每读到屈原的辞赋,就没有一次不伤心落泪

  • 燕支却虏

    《史记.陈丞相世家》:(汉七年,高帝刘邦)“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得以开。”燕支,同胭脂,指美女。却虏,使敌人退却。据裴骃集解引桓谭《新论》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