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洗心革面

洗心革面

洗心,谓涤除内心邪恶;革面,谓改变旧日面目。《易经》上说,占卜用蓍草,它功能圆滑,变化神奇;卦的作用,方正有一定的形象;六爻千变万化,告知吉凶。圣人用以洗涤自己的意识,退藏于精密的天道中,与一般人共同为吉凶担忧。又说,君子应当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革新自己,就象豹的斑纹,随着季节而不断改变。庶民也应革除邪恶,善良温驯地追随长上,才能享受改革的成果。后用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作人。

【出典】:

《易·系辞上》:“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例句】:

西晋·葛洪《抱朴子》:“化上而兴善者,必若靡草之逐惊风;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阿里骨凶狡反覆,必无革面洗心之理。”


并列 洗心,洗净思想上的污秽东西。革面,改变旧的面目。心,指思想。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目。比喻彻底改过自新。语本《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又《周易·革》:“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欧阳山《圣地》:“我愿意~努力使自己成为革命的动力。”△常指改变原来的行为、作风、认识等。→洗手不干 脱胎换骨 改过自新 ↔死不悔改 怙恶不悛 依然如故。也作“革面洗心”、“洗心回面”、“革面革心”、“革面悛心”。


【词语洗心革面】  成语:洗心革面汉语词典:洗心革面

猜你喜欢

  • 窥螳黄雀

    源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知祸患将至者。明徐渭《铁脚》诗:“窥螳黄雀事,公子慎金丸。”

  • 峄阳木

    《尚书.夏书.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旧题汉.孔安国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峄阳,即峄山之阳。峄山,即葛峄山,又名邳峄山、峄阳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古代用梧桐木制琴,以峄阳

  • 一瞑不视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谓闭眼不能再看,指死亡。蒋南翔《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战士——杨学诚同志》:“可惜他已一瞑不视,永不能看到这个美

  • 长卿卖酒

    同“长卿涤器”。清吴嘉纪《送汪梅坡兼寄悔斋蛟门》诗:“伯鸾牧豚,长卿卖酒,由来贤哲草莽间,饥寒困辱无不有。”

  • 香红软

    源见“东华软尘”。喻指都城的繁华热闹,富贵气象。宋刘过《贺新郎.去年秋》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 驴唇不对马嘴

    见〔牛头不对马嘴〕。见“牛头不对马嘴”。《儿女英雄传》25回:“一段话说了个乱糟糟,~。”【词语驴唇不对马嘴】  成语:驴唇不对马嘴汉语大词典:驴唇不对马嘴

  • 当筵吹帽

    源见“孟嘉落帽”。咏名士风流洒脱。唐元稹《游三寺回呈上府主严司空》诗:“举板支颐对山色,当筵吹帽落台头。”

  • 黄初作赋人

    魏.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黄初指魏文帝曹丕年号,作赋人,指曹植。后以“黄初作赋人”为曹植的代称。清.钱维乔《

  • 协熊罴梦

    源见“梦熊罴”。谓生得男孩。明高濂《玉簪记.相宽》:“你只为吹箫声断凤凰音,同衾早协熊罴梦。”

  • 今是昔非

    同“今是昨非”。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见“今是昨非”。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词语今是昔非】  成语:今是昔非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