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治境无虎

治境无虎

源见“渡虎”。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宋黄庭坚《廖袁州次韵见答》诗:“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鸣白鼍。”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七十五引吴·谢承《后汉书》:“刘昆迁弘农太守,先是崤险,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而去。”又引晋·华峤《后汉书》:“宋均迁九江太守,先是九江多虎,数伤民。均曰:‘咎在贪残,均今退贪残。’虎远渡江,不为民害。”《后汉书·刘昆列传》、《宋均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刘昆任弘农太守,当地崤山道险,路上多虎,商旅无法通行。刘昆任官三年,仁化大行,虎都背着小虎渡河而去。又宋均迁九江太守,当地虎很多,伤害百姓,宋均整饬吏政,虎也远渡江,不再为害。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

【典形】 渡河之兽、渡虎、虎渡江、九江渡虎、刘昆善政、所居猛兽奔、玄兽浮河、易俗去猛虎、治境无虎、虎知去境、虎渡河、负子渡河、渡河适他邦、相负渡江。

【示例】

〔渡河之兽〕 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虽复兼能失治,未遣渡河之兽; 烽坼是警,实扰移关之民。”

〔渡虎〕 元·徐再思《蟾宫曲·送沙宰》:“岐麦林桑,渡虎驱蝗,人颂甘棠,春满琴堂。”

〔虎渡江〕度·张祜《投常州从兄十七中丞》:“旧爱鹏抟海,今闻虎渡江。”

〔九江渡虎〕 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刘昆善政〕 宋·陆游《虎洞》:“四郊无事民安静,有若刘昆多善政。”

〔所居猛兽奔〕 唐·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玄兽浮河〕 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名振赤山,威高青岭; 玄兽浮河,飞螟出境。”

〔易俗去猛虎〕 唐·岑参《送颜平原》:“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鸽。”

〔治境无虎〕 宋·黄庭坚《廖袁州次韵见答》:“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呜白鼍。”


猜你喜欢

  • 郡守帷

    源见“褰帷”。泛指郡太守出巡的车帷。唐张谓《寄崔澧州》诗:“共襆台郎被,俱褰郡守帷。”

  • 得返金刀

    《晋书.慕容超载记》:“慕容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纳之子。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数岁去官,家于张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东,苻昌收纳及德诸子,皆诛之,纳母公孙氏以耄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

  • 笑魏勃

    《汉书.高五王传》:“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慄。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灌将军孰视,笑曰:‘人谓魏勃勇,

  • 连枝比翼

    同“连理枝”。明高濂《玉簪记.叱谢》:“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并列 两棵树的枝条连生一起,两只鸟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成双做对,恩恩爱爱。明·高濂《玉簪记·叱谢》:“他指望~,那知急煎煎

  • 枣瓜

    同“枣大如瓜”。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诗:“已从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宋辛弃疾《临江仙.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词:“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词语枣瓜】   汉语大词典:枣瓜

  • 魏文颁菊蕊

    魏文帝曹丕《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

  • 藕无丝

    《佩文韵府》卷四支韵“丝”“藕无丝”下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唐大历中,高邮民张存以踏藕为业。尝于陂(池)中见旱藕梢大如臂,遂併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其不可穷,乃断之。中得一剑,长二尺,

  • 十行

    《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伏以圣主中兴,九译戴同文之治;名王内附,十行承赐札之

  • 挟书

    《汉书.惠帝纪》:“(四年)三日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东汉.应邵注:“挟,藏也。”三国魏.张晏注:“秦律,敢有挟书者族。”挟书,藏书。秦始皇时曾颁布惩治私藏除医药、卜筮、种

  • 驭吏醉吐茵

    源见“醉吐相茵”。指汉丙吉的赶车人因醉吐污车垫子之事。宋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诗:“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