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没有能够及时提防,比喻出了事故以后,才知道防范。《五灯会元》:“杭州倾心寺法瑫宗一禅师上堂,……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偏正 比喻出了事才去防范。《红楼梦》112
同“犁庭扫穴”。《明史.翁万达传》:“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犁王庭,残其部落。”按,此谓明成祖三征漠北,扫荡蒙元残余。
《后汉书》卷五十三《黄宪传》:“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东汉名士郭林宗
源见“衣芦花”。谓亡妻临终对子女的忧虑。清李心衡《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
源见“七步成诗”。喻指兄弟。郭孝成《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汉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词语同根】 汉语大词典:同根
同“钧天广乐”。宋杨万里《德寿宫庆寿口号》之五:“苍颜华发鹓行里,也听钧天九奏声。”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向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
源见“仲蔚蓬蒿”。借指隐逸之士。清潘柽章《暮菊和颜雪公》诗:“蓬蒿仲蔚旧行藏,却向篱边觅晚香。”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下.祢衡传》:祢衡“好矫时慢物。……建安初,来游许下……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聚。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群)、司马伯达(朗)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按,陈
《楚辞.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本指人屡次折臂,经用多种方药医治,自己也就成了良医。后来引申为比喻阅历广,经验丰富。与“三折肱”意义相同。参见“三折肱”条。见“三折肱为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