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六《柘枝词》题解:“《乐府杂录》曰:‘健舞曲有《柘枝》,软舞曲有《屈柘》。’《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做官。唐吴筠《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诗:“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词语飞凫】 汉语大词典:飞凫
《史记.骠骑列传》:“骠骑将军(即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以征匈奴著闻,他曾辞谢皇帝为他营造宅第,
源见“五里雾”。指云雾。宋文同《华山》诗:“岩头漠漠卫卿云,谷口纷纷张楷雾。”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后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唐刘知幾《史通.核才》:“哺糟歠醨,俯同妄作;被褐怀玉,无由自陈。”并列 比喻随波逐流。语本《楚辞·渔父》:“
源见“七步成诗”。指文思敏捷,才气过人。《新唐书.柳公权传》:“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词语子建七步】 汉语大词典:子建七步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借一个渔人无意中发现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
《太平御览》卷五〇三引王隐《晋书》:“祈嘉,字孔宾,酒泉人也。少清贫,好学。年二十余,夜忽窗中有声,呼曰:‘祈孔宾,隐去来!修饰人间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旦而逃去。”孔宾夜闻声呼“隐去
同“瓠巴鼓瑟”。元 萨都剌《琴乐歌》:“神鱼出听掉尾舞,曲中鸿雁起江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