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杜预沉碑

杜预沉碑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沔水又东逕万山北,山上有邹恢碑,鲁宗之所立也。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此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又:“沔水又逕桃林亭东,又逕岘山东。山上有桓宣所筑城,孙坚死于此。……后人立碑于故处望者悲感,杜元凯谓之墯淚碑。……山下水中杜元凯沉碑处。”

晋书.杜预传》:“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晋.杜预好名,想把个人的事迹留传于后世,便刻碑两座,以记述自己的功绩。因虑及沧桑变化,遂将一碑立于岘山之上,另一碑则沉于万山之下。他想,将来即使有陵谷互变,仍能保证有一碑矗立于山颠,碑文所述之伟绩丰功将不泯于世。后以此用为刻石记功欲传后世的典故。

《城侍者岘山图》诗:“汉水沉碑安在哉?千年岘首独崔嵬。”


【典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沔 (mian) 水又东径 (经) 方山北……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北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晋书·杜预传》:“ (杜) 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今译】 晋代杜预 (字元凯) 历任高官,文武兼备,功绩显赫。他欲留名于后世,于是将自己的功绩刻在两块石碑上,沉于汉水 (古称沔水) 水底 (一说其一立于岘山之上),杜预认为,自然界沧桑变迁,深谷或许将变为高山,以使后人知晓他的事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缅怀前人业绩。

【典形】 碑沉汉水、沉碑、杜预沉碑、汉川沉、汉水沉碑、岘首沉碑、岘山汉水。

【示例】

〔碑沉汉水〕 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一:“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沉碑〕 宋·范成大《读史》:“汗简书青已儿戏,岘山辛苦更沉碑!”

〔杜预沉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柳遐墓志》:“张衡浑仪之后,即赋归田; 杜预沉碑已来,遂停乡里。”

〔汉川沉〕 唐·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

〔汉水沉碑〕 宋·陆游《题城侍者岘山图》:“汉水沉碑安在哉? 千年岘首独崔嵬。”


猜你喜欢

  •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见〔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 汉阴灌园

    源见“抱瓮灌园”。借指退隐躬耕。清翁同龢《次韵殷谱经前辈适园饮饯》:“公今引年岂病痱,汉阴灌园且息机。”

  • 戚家军

    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1528-1587年),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青年时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中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编建新军,主要招募浙东义乌一带的农民、矿工组成。他们经严格

  • 皋桥赁庑

    源见“梁鸿赁庑”。谓贤士避世隐居。清王鹏运《青山湿遍》词:“谁信皋桥赁庑,飘零天壤王郎。”

  • 魏紫姚黄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马坡,其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传洛阳……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

  • 谢女联诗

    同“谢女雪诗”。宋王琪《望江南》词:“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

  • 恶舌驷难追

    《论语.颜渊》:“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三国魏.何晏《集解》引东汉.郑玄曰:“过言一出,驷马追之不及。”汉.刘向《说苑.谈丛》:“口者关也

  •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事:侍奉。 侍奉死去的父母,如同父母生时一样。 古指孝子要能继承父母遗志,祭祀父母时要毕恭毕敬。语出《礼记.中庸》:“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荀子.礼论》:“事死

  • 片鸿

    同“雁足书”。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文》:“渺渺参辰,盈盈带水。千里片鸿,经年尺鲤。”【词语片鸿】   汉语大词典:片鸿

  • 鳞铗星镡

    铗:剑把。镡:剑口。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器奇》:“郑云逵少时得一剑,鳞铗星镡,有时而吼。常在庄居,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猝然而下,衣朱紫,扎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