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杀青

杀青

古代于竹简上写字,写前先用火烤,令竹汗,乘竹青时易于书写,又可免虫蛀,叫做“杀青”。后则用以称成书完稿。《后汉书。吴祐传》:“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李贤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成书完稿谓之 “杀青”。

为什么有如此说法呢?

原来,古代无纸之前,字刻在竹简上。刻之前,竹简先用火烤,竹会出 “汗”( 水珠) ,乘竹青时写刻就较容易,且可免虫蛀,这便是所谓的 “杀青”。可见,“杀青”原是个动作过程。

后汉书·吴祐传》: “恢 ( 祐父)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李贤注: “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囊,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杀青”后所成之 “书”被叫做 “汗简”。 “汗简”有 “史册”义。这样的 “史册”因 “杀青”而成,故又谓之 “汗青”。所以,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说的便是要光照史册之意,要名垂青史。 ( 古代在竹简上记事,记事之前要 “杀青”,令竹汗,乘青而书,因称史书为 “青史”。)

杀青”后被泛指书稿完成之意,不指动作过程,而是指其结果。陆游 《读书》: “《三苍》奇字已杀青,九译旁行方著录。”即谓《三苍》奇字已成书定稿。


【词语杀青】   汉语词典:杀青

猜你喜欢

  • 狐死守丘

    《礼记.檀弓上》:“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唐.孔颖达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

  • 聊城箭

    源见“一箭下聊城”。比喻助人解难纾祸之策。清李渔《意中缘.设计》:“路人尚且行方便,至交敢惜聊城箭,那有个受报居功的鲁仲连?”【词语聊城箭】   汉语大词典:聊城箭

  • 庾尘

    同“庾公尘”。宋京镗《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词:“西风正好狂吹帽,庾尘那解关吾事。”【词语庾尘】   汉语大词典:庾尘

  • 让帝

    《旧唐书.让皇帝宪传》载:唐睿宗的太子李宪,因其弟李隆基有平韦氏之功,让储位于李隆基,后李隆基登帝位为玄宗。李宪死后,谥“让皇帝”。后以“让帝”指唐李宪。褒扬其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唐杜甫《赠太

  • 严陵路

    同“严滩路”。宋何梦桂《八声甘州.再用韵述怀》词:“严陵路,年年潮水,不上渔矶。”

  • 呕心沥血

    呕:吐;沥:滴。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分别出自唐李贺的事迹和韩愈的诗句中。参见“锦囊佳句”和“忘形交”条。史载,李贺每日外出归来,其母便让婢女探囊中,见所写纸多,便怒道:“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作罢呀!

  • 归宁

    女子出嫁后归省父母。宁:向父母问好。《诗.周南.葛覃》:“归宁父母。”毛传:“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尔。”《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宁,问父母安否。”又古时诸侯

  • 吕太后的筵席

    《吕记.吕太后本纪》载:吕太后(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为人刚毅狠毒。孝惠帝二年,刘邦之长庶男齐悼惠王刘肥入朝,宴饮于太后前。太后欲除之,令酌毒酒,阴谋鸩杀之,肥佯醉始得免。又《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

  • 才如史迁

    谓才能犹如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后汉书.孔融传》:“冤如巷伯,才如史迁。”巷伯:春秋时官名,犹后世的太监。《诗.小雅》中有《巷伯》一首,相传是巷伯孟子抒写其被谗受宫刑的怨愤。主谓 才能好比

  • 陈咸触屏

    触屏:头撞在屏风上。 西汉大臣陈万年,为人有修养,但对上司善于奉承谄媚。他曾不惜倾尽家财贿赂掌有重权的外戚乐陵侯史高等贵戚。丞相丙吉患病,陈万年前去探病,深夜才回去。后丙吉病重,向皇上推荐陈万年担任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