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夫石

望夫石

初学记》卷五载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此事参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世说新语》下佚文。后来关于“望夫石”的传说记载很多,参见《嘉庆一统志》“锦州府”、“平凉府”、“袁州府”、“贵阳府”,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五“望夫石。”

“望夫石”的故事是古代民间传说,流传极广,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征夫妻子的痛苦遭遇和她对丈夫的痴情眷恋所寄托的深厚同情。故常被历代文人用为怀夫望归的典故。唐.刘禹锡《望夫石》诗:“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明.凌濛初《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仇死报》:“绿袍少年,别牵系足之绳;青鬓佳人,立化望夫之石。”


【典源】《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曰:“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 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归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引《列异传》亦载。

【今译】武昌北山上有一望夫石,形状像人站立的样子。传说有一位贞节的妇女,她的丈夫从军远行,她带着儿子在这里为丈夫饯行。贞妇站在山头望夫归来,久立身竟化为石,望夫石因此得名。

【释义】后以此典表现女子对丈夫的忠贞和思念。

【典形】 化石、化顽石、妾身为石、山头化石、山头石、身化石、石立武昌、石望夫、望夫石、化石山头妇、化石心。

【示例】

〔化石〕 唐·李白 《拟古》之十二:“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化顽石〕 元·关汉卿《窦娥冤》:“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

〔妾身为石〕 宋·陈造《望夫山》:“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山头化石〕 唐·白居易《浪淘沙词》:“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山头石〕 明·刘绩《征妇词》:“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身化石〕 唐·元稹《春六十韵》:“望夫身化石,为伯首如蓬。”

〔石立武昌〕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石立武昌,亭望夫而不及。”

〔石望夫〕 北周·庚信《哀江南赋》:“况复君在交河,妾在清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

〔望夫石〕 唐·李绅《过荆门》:“惆怅忠贞徒自恃,谁祭山头望夫石。”


【词语望夫石】   汉语词典:望夫石

猜你喜欢

  • 经天纬地

    《国语.周语下》:“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以“经天纬地”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周书.静帝纪》:“藉祖考之休,凭宰辅之力,经天纬地,四海晏如。”南唐张绍《冲佑观

  • 椿萱

    同“椿庭萱草堂”。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词语椿萱】   汉语大词典:椿萱

  • 爱月夜眠迟

    见〔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 枕戈以待

    同“枕戈待旦”。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见“枕戈待旦”。黄易《寻秦记》11章:“余下的一千五百精兵团团员,则在墙头~。其他二十多牧场的乌家族人,男女老幼,全体出动,

  • 倾柯卫足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孔子曾评论鲍庄子(牵,他被齐灵公砍断了脚)说:“鲍牵的见识还不如葵花,因为葵花尚且能用枝叶保护自

  • 藿食者与国计

    汉.刘向《说苑.善说》:“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

  • 附骥

    同“附骥尾”。明何景明《送崔氏》诗之三:“结发与君友,附骥思一鸣。”【词语附骥】   汉语大词典:附骥

  • 凝霜木稼

    《旧唐书.让皇帝宪纪》:“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子也……(开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时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此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宪见而叹曰:‘此俗谓树稼者也。谚

  • 西风障扇尘

    源见“庾公尘”。喻显贵的逼人权势或污浊的世俗风气。清查慎行《金陵杂咏》之二十:“李昭竹骨王郎画,难掩西风障扇尘。”

  • 手版持倒

    同“手版倒持”。宋吴潜《永遇乐.会老香堂和美成》词:“书空底事?那堪手版持倒!今来古往,几见北邙人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