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掣肘

掣肘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等编《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又作“单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此事又见汉.刘向《诗序.杂事》。

宓子贱,名叫宓不齐。是孔子的学生,据说他为政很有办法。这里用“从旁掣肘,不得善书”为喻,婉转地讽谕鲁君,不要随意听信谗佞之臣,对他的政务进行干涉。后常以“掣肘”的典故比喻使人做事从旁留难牵制。

唐.姚思廉撰《梁书.贺琛传》:“纵有廉平,郡犹掣肘。”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亶 ( shàn) 父那个地方很落后,国君便派很有才干的宓 ( mì) 子贱 ( 孔子的学生) 去治理。宓子贱只求鲁君派两个小近臣去帮忙,别的什么也不要。到了该地,宓子贱叫那两个国君的近臣每天都写字,不干别的公务。两人每当写字的时候,宓子贱便站在一旁观看,会突然扯动一下写字人的右胳膊。这样,字总写不好,宓子贱便会发脾气。两人心里很害怕,再也不肯写了,便请辞回去了。鲁君知道此情后,顿有所悟,长叹一声说: “宓子贱是在用这种方法提醒我啊! 要你写字,人家却扯你 ‘肘’,字当然写不好了; 我要他办事,我又去扯他 ‘肘’ ( 干扰他) ,事当然办不好了! ”

由于鲁君对宓子贱没有干预、牵制,能放手让他干,亶父终于治理好了。

后世因此有了 “掣肘”( chè zhǒu) 一语,表示干预、牵制之意。肘,上臂与前臂相接而凸起的地方,武汉方言叫做“倒 ( dào) ”拐子。

故事见于 《吕氏春秋·具备》。


【词语掣肘】   汉语词典:掣肘

猜你喜欢

  • 姓名金瓯重

    源见“名动金瓯”。指可任用的贤能之才。金元好问《内相杨文献公哀挽三章效白少傅体》诗:“姓名三字金瓯重,事业千年片简青。”

  • 赤帝子

    《史记.高祖本纪》记汉高祖夜醉,将泽中蛇斩为两段,有一老妇哭道:“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赤帝子指刘邦,白帝子指嬴秦,赤帝是火,白帝是金,火克金。此为五德相克下的附会之说,

  • 商王祝网

    源见“网开三面”。借指朝廷赦罪宽刑。明张景《飞丸记.故旧存身》:“徼惠商王祝网,幸恩宽三面高翔。”

  • 禹行舜趋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矩。梁启超《论私德》:“彼见夫盛名鼎鼎之先辈,

  • 倩离魂

    源见“倩女离魂”。喻离别。宋吴文英《浣溪沙》词:“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

  • 二十中郎

    《晋书.荀羡传》载:荀羡尚寻阳公主,后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诸军事、假节,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按,《晋中兴书》作“时二十”。后用为年轻居高位者的典故。唐李商隐《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

  • 耻格之化

    《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邢昺疏:“民有愧耻而不犯礼且能自修而归正也。”因以“耻格之化”指人们能自觉遵守礼仪教化。《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当今四海之广,而刑奏止息,逮

  • 奸雄

    才智出群,但使用权诈欺世的人。《荀子.非相》:“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瞻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

  • 柳衙

    唐代长安曲江池边多柳树,排列成行,称为“柳衙”。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天街两畔槐树、俗号为槐衙。曲江池畔多柳,亦号为柳衙,意谓其成行列如排衙也。”【词语柳衙】   汉语大词典:柳衙

  • 黄池会

    《春秋.哀公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关子于黄池。”晋.杜预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夫差欲霸中国,尊天子,自去其僭号而称子,以告令诸侯,故史承而书之。”《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吴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