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陵墓之土还没乾。唐代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一抔( ㄆㄡˊ póu 掊):犹言一掬。以手掬物叫抔。
同“吞凤”。唐李群玉《感兴》诗之一:“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
《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垂为下垂义。汉光武帝刘秀曾以“垂翅”喻指冯异与赤眉作战失利。后以此典喻指失败或失意的情态。唐.杜
源见“出山小草”。指隐者为重新出仕而感惭愧。清张问陶《暮秋家居》诗之一:“初名惭远志,小赋拟《闲居》。”
源见“柏梁宴”。泛指君臣欢宴。唐李世民《宴山中》诗:“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有才能的人,也就多受些劳苦。《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谓当弃绝巧智,以无能为乐。语意本此。后引申为有才能的人就该多辛苦些,多做些工作。主谓 有能力的人多干事,多劳
大节:指生与死的考验。不可夺:意为不可夺其志。 面临生死考验而不动摇屈服。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汉书.师丹传》:“临大节而不可夺,可
源见“韩康卖药”。非,相当于“否”。谓欲逃名而不能。宋陆游《老境》诗:“堪笑街头小儿女,问予君是伯休非?”
源见“宁戚饭牛”。指寒士怀才求仕。宋苏轼《乔太博见和复次韵》:“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同“履薄临深”。《汉书.韦贤传》:“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至于恭命之时,犹切履冰之惧。”【词语履冰】 汉语大词典: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