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车告老

悬车告老

班固《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因以“悬车告老”指官员年老退休。《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见“悬车致仕”。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序》:“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


【典源】 《汉书·薛广德传》:“后月余,以岁恶民流,与丞相定国……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县(xuan) 其安车传子孙。”《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今译】 汉代薛广德因年老辞官还乡,皇帝赐给他安车驷马等。至家乡沛郡,太守至郡界迎接,一郡以为荣耀,将赐给的安车悬挂起来传给子孙后代,作为纪念。

【释义】 后以此典指官员告老还乡。

【典形】 车先悬、七十悬车、人贺悬车、无车可悬、悬车、悬车告老、悬车守、岁渐悬车、吾车已悬、悬车岁。

【示例】

〔车先悬〕 唐·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七十悬车〕 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四十强仕,七十悬车,著在格言,存诸甲令。”

〔人贺悬车〕 明·高启《送赵使君致仕归别业》:“吏收封印朝辞郡,人贺悬车晚在乡。”

〔无车可悬〕 宋·陆游《致仕后述怀》之三:“宁有骆堪鬻,尚无车可悬。”

〔悬车〕 唐·元稹 《王仲舒等加阶》:“或悬车以请老,或持节以临人。”

〔悬车告老〕 元·揭傒斯《杨氏忠节祠记》:“年六十余已悬车告老,将二十载余,闻一权臣擅国,遂至饿死。”

〔悬车守〕 唐·杜甫《提封》:“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词语悬车告老】  成语:悬车告老汉语词典:悬车告老

猜你喜欢

  • 蝉緌蟹匡

    源见“蚕绩蟹匡”。比喻名不副实,事物间互相矛盾。清赵翼《五人墓》诗:“媚奄翻奉击奄人,蝉緌蟹匡理难悟。”见“蟹匡蝉緌”。【词语蝉緌蟹匡】  成语:蝉緌蟹匡汉语大词典:蝉緌蟹匡

  • 沾草恩

    参见:展草之恩

  • 乐以忘忧

    快乐得忘记了忧愁。语出《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谈,

  • 双丸

    唐韩愈《秋怀诗》之九:“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后因以“双丸”喻指日月。宋何梦桂《洞仙歌.答何君元寿词》词:“笑双丸乌兔,两鬓霜蓬。”元朱德润《题陈直卿一碧万顷》诗:“日月双丸吐,江山万古愁。”明无

  • 屯膏

    《易.屯》:“九五,屯其膏。”程颐传:“唯其施为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屯,吝啬;膏,恩泽。后因以“屯膏”谓恩泽不施于下。唐独孤及《为杨右相祭西岳文》:“畜极不雨,屯膏未光。”

  • 蛮触战

    同“蛮触交争”。宋辛弃疾《玉楼春.隐湖戏作》词:“日高犹苦圣贤中,门外谁酣蛮 触战?”

  • 东宫

    古时太子住在东宫,因称太子为“东宫”。《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毛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齐太子:指齐庄公之子得臣。【词语东宫】   汉语大词典:东宫

  • 弃车走林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列郡或弃车走林,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词语弃车走林】  成语:弃

  • 丁令还乡

    源见“辽东鹤”。谓久别归故里。清袁枚《留别杭州故人》诗:“贾生诣阙当年早,丁令还乡此日孤。”

  • 莺出谷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伐木》诗中只说“鸟鸣”,并未指明为何鸟。《毛诗》将“嘤其鸣矣”解为“莺其鸣矣”,此说见唐.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