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禹后堂

张禹后堂

张禹(?-前5年)字子文,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通经学,为博士。汉元帝时,授太子《论语》。迁光禄大夫,出为东平内史。成帝时任丞相,封安昌侯。张禹喜爱音乐,生活奢侈,住在豪华宽敞的宅第,在后堂陈列歌舞音乐以自娱。张禹弟子中最为尊显的是彭宣和戴崇。彭宣官至大司空,戴崇官至少府九卿。彭宣为人恭谨俭朴,循规蹈矩;戴崇聪明灵活,二人性情相异。张禹喜欢戴崇,对彭宣敬而远之。戴崇来访,张禹就在后堂设宴,妇女侍奉,音乐歌舞,尽情欢乐,玩到深夜。而彭宣来访,接待很平常,谈论经术,天晚共用餐,只是一碟肉菜,一杯酒而已。彭宣从未到过老师的后堂。后以此典表现师生间的关系,“入后堂”则咏师生感情融洽,使后生倍觉荣幸。

【出典】:

汉书》卷81《张禹传》3347、3348、3349页:“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也。”“诏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元帝崩,成帝即位,征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河平四年(前25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管弦。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饮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之,各自得也。”

【例句】:

唐·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宋·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宋·陈师道《戏元弼》之三:“东道有时推谢令,后堂无地着彭宣。” 宋·陆游《次韵使臣吏部见赠》:“青史功名男子事,后堂歌舞故人情。” 宋·张孝祥《鹧鸪天·饯刘共甫》:“醉余吐出胸中墨,只欠彭宣到后堂。” 宋·刘克庄《沁园春·四和》:“富有图书,贫无钗泽,不似安昌列后堂。” 清·钱谦益《赠翁朔州兆吉》之2:“谁从宣室虚前席,且说安昌坐后堂。” 清·赵执信《夜抵常熟揽秀东轩感怀》:“黄花零落和寒雨,忆引彭宣到后堂。” 清·黄景仁《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斋头话旧》:“丝竹后堂容我到,酬倒留髡十石。”


【典源】《汉书·张禹传》:“ (张) 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今译】 汉代张禹 (字子文),为汉文帝的老师,封安昌侯。他的弟子中最显贵的,只有彭宣和戴崇。彭宣为人恭敬朴实有法度,而戴崇头脑灵活,善迎人意,两个人性格言行都不同。张禹喜欢戴崇,对彭宣是敬而远之。戴崇每次来看望张禹,总是劝老师应该摆酒设乐与弟子共乐。张禹就带戴崇进入后堂,有妇女侍奉,摆酒让艺人奏乐弹唱尽欢,直到夜间才散。而彭宣每来,张禹只在便坐见他,两人讲论经义学术,天晚留饭,只有一碗肉下酒。彭宣从未到过后堂。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师生、长辈晚辈的关系,以“入后堂”等指感情亲密融洽; 或用以指受到长辈款待,觉得荣幸。

【典形】 安昌坐后堂、后堂歌舞、彭宣到后堂、彭宣座、入后堂、丝竹后堂、无地着彭宣、待彭宣、争得及彭宣、安昌客、我亦似彭宣。

【示例】

〔安昌坐后堂〕 清·钱谦益《赠翁朔州兆吉》之二:“谁从宣室虚前席,且说安昌坐后堂。”

〔后堂歌舞〕 宋·陆游《次韵使君吏部欠赠》:“青史功名男子事,后堂歌舞故人情。”

〔彭宣到后堂〕 宋·张孝祥《鹧鸪天·饯刘共甫》:“醉余吐出胸中墨,只欠彭宣到后堂。”

〔彭宣座〕 明·袁宏道《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北海怀中白,彭宣座上红。”

〔入后堂〕 唐·杜审言《赠崔融》:“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丝竹后堂〕 清·黄景仁《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斋头话旧》:“丝竹后堂容我到,醉倒留髡十石。”

〔无地着彭宣〕 宋·陈师道《戏元弼》之三:“东道有时推谢令,后堂无地着彭宣。”


猜你喜欢

  • 邹子谭天

    同“邹衍谈天”。唐皎然《咏数探得七》诗:“邹子谭天岁,黄童对日年。”

  • 葛天歌

    《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 四夷

    古指四方边境以外的邻国: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意为勤于政事,不使荒废,四方的邻国便会臣服。这是对当时少数民族蔑视的说法。【词语四夷】   汉语大词典:四夷

  • 撅竖小人

    撅竖,卑劣。对无耻小人的蔑称。语本北魏崔浩。崔浩,(?-450年),字伯渊,清河(今河北故城)人,在太祖、太宗、世祖三朝为官,官至司徒。传后史臣评他“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泰常二年

  • 玄度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许询〕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

  • 杞人天

    源见“杞人忧天”。借指危急的国政局势。清李渔《风筝误.凯宴》:“靖烽烟,今朝撑住杞人天,荆棘铜驼免!”

  • 起舞鸡鸣

    同“闻鸡起舞”。唐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词语起舞鸡鸣】  成语:起舞鸡鸣

  • 舆薪

    一车的柴,比喻形大易见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词语舆薪】   汉语大词典:舆薪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抚养。过:过错。严:严格。惰:怠惰。 意谓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都有教育的责任。语出宋.王应麟《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高峡《杨澜父亲的眼光》(《长江日报》1993年1月3

  • 平子田

    同“平子归田”。唐钱起《海畔秋思》诗:“偶为谢客事,不顾平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