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应璩三人

应璩三人

文选》卷二十一,三国魏.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唐.李善注:“璩初为侍郎,又为常侍,又为侍中,故云‘三入’。陆机《洛阳记》曰:‘吾常怪谒帝承明庐,问张公,张公云:魏明帝在建始殿朝会,皆由承明门,然直庐在承明门侧。”

三国魏.应璩曾先后三次入朝任侍郎、常侍、侍中,其诗故有“三入承明庐”之咏。承明庐在承明殿旁,是侍臣值宿居住的地方。后用为咏入为朝廷近臣之典。

唐.李瀚《蒙求》诗:“马安四至,应璩三入。”


猜你喜欢

  • 三人出眢井

    源见“景阳井”。指南朝陈后主与宠妃张贵妃、孔贵妃被隋军从躲藏的枯井里拖出。当亡国奴,羞辱之极。唐刘禹锡《三阁辞》:“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 苜蓿香

    同“苜蓿自甘”。明姚夔《送人教谕南阳》诗:“讲馀午帐芙蓉暖,课罢春盘苜蓿香。”

  • 飞鸿踏雪

    同“飞鸿留爪”。清袁枚《重过玉山感旧》诗:“飞鸿踏雪痕难觅,司马题桥梦未忘。”主谓 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以? 应似~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雀雉化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爵入大海为蛤。”爵,同“雀”。又:“〔孟冬之月〕雉入大水为蜃。”后以“雀雉化”指事物的巨大变化。晋郭璞《尔雅图赞.蚌》:“万物蜕变,其理无方。雀雉之化,含珠怀珰。”南朝

  • 春晖

    源见“寸草春晖”。比喻慈母之恩。明朱鼎《玉镜台记.寄家书》:“念我曹,还待要报答春晖,克全子道。”【词语春晖】   汉语大词典:春晖

  • 阳台云

    源见“巫山云雨”。喻男女欢会。宋曾觌《菩萨蛮》词:“阳台云易散,往事寻思懒。”亦喻指所欢爱之人。宋袁去华《长相思》词:“阳台云归后,到如今、重见无期。”

  • 杯弓市虎

    源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谓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詧盦《学界风潮记.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其他 酒杯中有老蛇,闹市上

  • 爇薪照字

    《后汉书.文苑传.侯瑾传》:“侯瑾字子瑜,敦煌人。少孤贫,依宗人居。性笃学,恒佣作为资,暮运辄㸐(rán燃烧)柴以读书。”《晋书.范汪传》:“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外氏家贫,无以资给,

  • 梦维熊

    同“梦熊罴”。宋李曾伯《水调歌头.甲寅寿刘舍人》词:“序正象占琥,吉叶梦维熊。”【词语梦维熊】   汉语大词典:梦维熊

  • 乌鹊渡

    同“乌鹊填桥”。元白朴《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词:“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乌鹊渡,离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