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家徒四壁”。
指母教的贤明。唐代白居易制诏《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窌,用旌徙宅之贤。”冬官:在唐时为工部之官。过庭之训:指父教,语本《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石窌:地名,“窌”即“窖”。《
源见“披裘负薪”。表示清廉孤高,轶群超俗。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诗:“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典源】 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
同“自相矛盾”。楯,同“盾”。《魏书.李兴业传》:“异曰:‘圆方之说,经典无文,何怪于方?’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录梁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汉.扬雄《法言.学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朋友之间,若不能以诚心相见,则仅是表面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故称“面朋口友”、“面友”。唐.许浑《姑孰官舍寄汝洛友人》诗:“官静亦无能
同“嫦娥窃药”。浦武《意难忘.暑夜》词:“青娥偷药怨,玉杵捣霜才。”
《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孔传:“木立死曰菑,自毙为翳。”菑,通“椔”。后以“椔翳”泛指枯木或枯萎的草木。明宋濂《祭古帝王陵墓文》:“涉世既远,陵墓所在,往往鞠为椔翳,祭祀之礼遂致废
同“鲁连辞赏”。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六:“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源见“韩信登坛”。谓拜授大将。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活国名公在,拜坛群寇疑。”【词语拜坛】 汉语大词典:拜坛
微:假若不是。斯人:这样的人,指有德之人。谁与归:即“与谁归”。归:归向。 除了这样的人,还能与谁同道? 常用于对德高望重者的赞叹。语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元.陆文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