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宝珠穿蚁

宝珠穿蚁

苏轼《祥符寺九曲观灯》诗王次公注引殷芸《小说》载:“有以九曲宝珠欲穿之而不得,问之孔子,孔子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焉。”

相传有人要在九曲宝珠中穿一条线,而不得法,就去问孔子,孔子教他把油脂涂在线上,这样就可使蚂蚁衔着线从宝珠的孔中通过了。

宋.苏轼《祥符寺九曲观灯》诗:“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朝。”


【典源】 清·马驌《绎史》卷八引《冲波传》:“孔子去卫适陈,涂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珠,乃释其厄。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其家谬言女在外,以一瓜献二子。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子依其言,乃能穿之。”

【今译】 传说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途中遇见两个女子采桑。孔子随口说道:“南枝窈窕北枝长。”女子应道:“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归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到陈国以后,陈、蔡大夫发兵围困,并送去一颗九曲明珠让孔子穿线,穿不过则不解围。孔子不会,于是派颜回、子贡返回向采桑求教。采桑女说:“把蜜涂在珍珠外边,然后用线系一蚂蚁,使蚂蚁钻那弯曲的珠孔,若不肯钻,使用烟熏它。”孔子依言去做,果然穿珠成功。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遭到困厄,得以解脱; 或用以咏珠。

【典形】 宝珠穿蚁、九曲巡回、九曲珠、曲珠。

【示例】

〔宝珠穿蚁〕宋·苏轼《祥符寺九曲观灯》:“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朝。”

〔九曲巡回〕 明·汤显祖《南柯梦记》:“九重深处殿巍巍,一线之间,九曲巡回。”

〔九曲珠〕 明·汤显祖《紫箫记》:“行云谩惹相思树,香泪还穿九曲珠。”

〔曲珠〕 宋·九山书会《张协状元》:“时日未至,曲珠无系蚁之能; 运限通时,直钩有取鱼之望。”


猜你喜欢

  • 鼋鼎

    源见“染指”。借指美味。宋陆游《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鼋鼎若为占食指,曲车未用堕馋涎。”【词语鼋鼎】   汉语大词典:鼋鼎

  • 一张一弛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颖达疏:“言弓一时须张,一时须弛,喻民一时须劳,一时须逸,劳逸相参。”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文、武

  • 案齐眉

    同“案举齐眉”。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词语案齐眉】   汉语大词典:案齐眉

  • 龙巾拭吐

    宋.刘斧《摭遗》:“(李白)曰:‘曾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授砚,力士抹靴,天子殿前,尚客走马,华阴县里,不得我骑驴?’”(曾慥《类说》卷三十四)李白失意游华山,骑驴打从华阴县衙经过,县令以为不敬,派

  • 袁安户

    同“袁安门”。宋陆游《稽山雪》诗:“冻吟孰窥袁安户,僵卧秃尽苏武节。”

  • 厚貌深情

    内心的真情实感,不袒露于外表。指外貌与内心相反。《庄子.列御寇》:“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釬”通

  • 女子知伯休

    同“儿女识韩康”。清王士禛《与董苍水等小饮叶子吉学士斋》诗:“世情但竟牢 石耶,女子犹知伯休那?”

  • 粉白不去手

    形容喜欢化妆打扮。《三国志.魏志.何晏传》裴松之注:“《魏略》曰:‘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 五君

    源见“五君咏”。指魏 晋时名士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皆竹林七贤中人物。宋熊与龢《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山 王愧五君。”【词语五君】   汉语大词典:五君

  • 阿君留宿

    《汉书.陈遵传》:“初,遵为河南太守,而弟级为荆州牧,当之官,俱过长安富人故淮阳王外家左氏饮食作乐。后司直陈崇闻之,劾奏‘遵兄弟……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遵起舞跳梁,顿仆坐上,暮因留宿,为侍婢扶卧。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