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宋玉悲秋

宋玉悲秋

楚辞》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战国楚人宋玉在名作《九辩》中,开篇以万物逢秋而衰败,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后用为咏伤别离或咏伤秋寄悲怀之典。

唐.李白《赠易秀才》诗:“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唐.王维《赋得秋日悬清光》诗:“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唐.杨巨源《登宁州城楼》诗:“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楼。”


【典源】《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xue) 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liao)兮收潦而水清。”“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揪。”

【今译】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凉啊,秋天之气! 寂寞萧条啊,草木衰败凋落。内心凄冷啊,人在远行之中,登山临水送人归去。旷远啊,天高而气爽。秋水静静地流淌。”“上天平均分配了四季的时光,而我独悲这凄凉的秋天。秋天的露水洒落在百草上面,忽然间梧桐、楸树已枝疏叶落。”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秋色悲凉,感伤人生年华易逝,境遇凄苦。

【典形】 悲落木、悲秋气、楚客悲、惊摇落、宋玉悲秋、宋玉情怀、摇落变衰、一秋悲、楚客逢秋怨、宋玉悲凉、宋玉伤感、秋气、宋玉多愁、宋玉悲、摇落情。

【示例】

〔悲落木〕 宋·陈与义《次韵周教授秋怀》:“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潜无酒对黄花。”

〔悲秋气〕 宋·杨亿《泪》:“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楚客悲〕 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惊摇落〕 宋·苏轼《次韵王诲夜坐》:“莫将诗句惊摇落,渐喜樽罍省扑缘。”

〔宋玉悲秋〕 元·白朴《小石调·恼煞人》:“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

〔宋玉情怀〕 宋·潘西白《大有·九日》:“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摇落变衰〕 北周·庾信《伤心赋》:“悲哉秋风,摇落变衰,魂兮远矣,何去何依?”

〔一秋悲〕 宋·苏轼《和晁同年九日见寄》:“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词语宋玉悲秋】   汉语词典:宋玉悲秋

猜你喜欢

  • 饥食首阳薇

    源见“采薇”。指坚守节操,过隐居生活。晋陶潜《拟古》诗之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 代马不思越

    同“代马依风”。唐李白《古风》之六:“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主谓 代,古国名,指代北方。越,古国名,指代南方。北方的马不会思念南方。比喻眷念故乡。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

  • 不燃官烛

    《北堂书钞》卷三十八引吴谢承《后汉书》:“巴祗为扬州刺史,夜与士对坐,处暝暗之中,不燃官烛。”后用为称颂地方官清廉的典故。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保定元年,授使持节、都督岷州诸军事、岷

  • 邓家无子

    同“邓攸无子”。唐白居易《老来生计》诗:“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词语邓家无子】  成语:邓家无子汉语大词典:邓家无子

  • 光逸偷眠

    《晋书.光逸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令还,大怒,将加严罚。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若不暂温,势必冻死,奈何惜一

  • 谢公池塘

    同“谢家池”。唐李白《游谢氏山亭》诗:“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 金穴

    同“郭家金穴”。清赵翼《怀塞外友人》诗:“岂期飞语传金穴,竟挂弹章出玉门。”清黄遵宪《春夜招乡人饮》诗:“金穴百丈深,求取用不竭。”【词语金穴】   汉语大词典:金穴

  • 李阳

    源见“沤麻”。泛指勇猛善斗之士。唐韩愈《斗鸡联句》:“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词语李阳】   汉语大词典:李阳

  • 口诛笔伐

    用言语或文字指斥敌对者,或谴责坏人坏事。明代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求贪,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并列 诛,责罚。伐,声讨。用言论和文字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声讨

  • 柏树台

    同“柏台”。唐元稹《同醉》诗:“柏树台中推事人,杏花坛上炼真形。”【词语柏树台】   汉语大词典:柏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