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自成一个体系或派别。语本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
《初学记》卷十一引晋司马彪《续汉官志》:“尚书省在神仙门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台”。南朝 梁王筠《和刘尚书诗》:“客馆动秋光,仙台起寒雾。”唐王勃《上许左丞启》:“守愚空谷,敛迹仙台。”【词语仙台】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英妙时。”
三国 魏曹丕《秋胡行》诗:“企予望之,步立踌蹰。”企,踮起脚。予,犹“而”,助词。后以“企予”表示伫立。《文选.陆机〈叹世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李善注:“《毛诗》曰:‘谁谓宋远,跂予
亦作“以卵投石”。比喻不自量力。墨子北上到齐国去,路上碰到了一个算卦的人。那个算卦的人对他说,根据卦象,天帝今天杀黑龙于北方,您的脸色又恰恰发黑,千万不要北上。墨子没有听从他的话,依旧北上,到达淄水之
唐.李延寿《南史.沈攸之传》(卷三七):“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原为南朝齐沈攸之自叹之言,后借以形容后悔自己读书太少。
《宋史.隐逸传上.种放》:“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四年正月,复来朝,拜工部侍郎……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则。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种放,北
《太平御览》八二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左目,误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后因以“羿氏舛射”为比喻高才亦有失误之时的典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羿氏
同“多病相如”。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故称。清董士锡《忆旧游.题清风驿壁》词:“叹多病文园,游梁倦也,漫续前游。”
①谓帝王的统治无所不至。《晋书·皇甫谧传》: “余谓上有宽明之主,下必有听章之人,天网恢恢,至否一,何尤于出处哉! ” ②谓作恶必受天罚。宋陆游《闻虏酋遁归漠北》诗: “天威在上贼胆破,捧头鼠窜吁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