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吴门白马

吴门白马

源见“吴练”。形容极目远眺。清蒲松龄《登岱行》:“吴门白马望依稀,沧溟一掬堆琉璃。”


【典源】《论衡·书虚》:“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阊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正之,因与俱下。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论衡》曰:“儒书称,孔子与颜渊俱登鲁东山,望吴阊门,谓曰:‘尔何见?’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孔子曰:‘噫! 此白马卢刍。’使人视之,果然。”

【今译】 颜回 (字子渊) 与孔子一起登上鲁地泰山,孔子向东南望去,见吴地扬州 (一说苏州) 阊门外有拴着的白马。将颜回叫来,指给他看,说:“你看见吴阊门吗?”颜回说:“看见了。”孔子问:“门外有什么?”颜回答:“好像有一匹白绢似的东西,前边长着蓝草。”孔子说:“唉,那是白马和芦苇呀。”孔子抚摸一下颜回的眼睛,与他一起下山。

【释义】 后以此典咏吴地风光; 或用以指极目远望。

【典形】 白马如练、白马吴阊、白马之望、辨马、练光、望吴门、吴门白马、白马对芦刍、瞻吴门、曳马。

【示例】

〔白马如练〕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拥狼望于黄图,填卢山于赤县。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白马吴阊〕 明·王世贞 《登岱》:“依微白马吴阊在,欲向秋风问羽翰。”

〔白马之望〕 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曳练且观,无劳白马之望;流泉欲委,伫见青凫之飞。”

〔辨马〕 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 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

〔练光〕 唐 · 骆宾王 《上廉察使启》:“登小鲁之山,辨练光于乱马; 临大吴之国,识宝气于连牛。”

〔望吴门〕 明·袁宏道《出燕别大哥三哥》:“白马望吴门,惨淡无边际。”

〔吴门白马〕 清·蒲松龄 《登岱行》:“吴门白马望依稀,沧溟一掬堆琉璃。”


猜你喜欢

  • 济胜具

    同“济胜之具”。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钓台、西台,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巅。”【词语济胜具】   汉语大词典:济胜具

  • 垂堂戒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故鄙颜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张揖云:‘畏檐瓦堕中人。’”古谚语有“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语,意思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要坐在屋檐下,以防堕

  • 刻画毋盐

    同“刻画无盐,唐突西施”。宋陈亮《桂枝香》词:“做数珠见,刻画毋盐唐突。”

  • 言隐于荣华

    意谓至理名言被华美的辞采所掩没而不显。《庄子.齐初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成玄英疏:“荣华,浮辩之辞,华美之言也,只为滞于华辩,所以蒙蔽至言。”道隐于小成:道家认为自己所主张的大道被各家的小

  • 扶木

    同“扶桑”。汉刘桢《大暑赋》:“羲和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南朝 宋谢灵运《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虞泉。”【词语扶木】   汉语大词典:扶木

  • 驽马十舍

    同“驽马十驾”。《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见“驽马十驾”。《淮南子·齐俗训》:“骐骥千里,一日而通;~,旬亦至之。”【词语驽马十舍】  成语:驽马十舍汉语大词典

  • 全璧归赵

    同“完璧归赵”。南朝 梁王僧孺《与何炯书》:“非有奇才绝学,雄略高谋,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全璧归赵,飞矢救燕……非吾曹之所能及已。”见“完璧归赵”。【词语全璧归赵】  成语:全璧归

  • 孟子好辩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认为当时“圣

  • 千秋朱邑祠

    源见“桐乡归葬”。赞美良吏廉洁爱民,永受百姓爱戴祭奠。清宋琬《望城郭》诗:“九折王尊驭,千秋朱邑祠。”

  • 孟姥

    唐.段公路《北户录.鸡骨卜》:“按,梁简文帝《船神记》云:‘船神名冯耳。”《五行书》云:‘下船三拜三呼其名,除百忌。又呼为孟公孟姥。’”姥,音mǔ。“孟姥”是神话传说中船神的名字。后将“孟姥”用作喻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