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知道。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小利。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杨继绳《不妨一条“白道”走到底》(《光明日报》1993年8月5日):“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说法:当官是走‘红道”,经商是走‘黄道’,做学问是走‘白道’。在古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立功,立言,立德。那时由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识分子一般不愿走‘黄道’。”
喻:明白,知道。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小利。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杨继绳《不妨一条“白道”走到底》(《光明日报》1993年8月5日):“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说法:当官是走‘红道”,经商是走‘黄道’,做学问是走‘白道’。在古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立功,立言,立德。那时由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识分子一般不愿走‘黄道’。”
《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李萧远(康)《运命论》:“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
同“蝤蛴领”。清陈维崧《迎春乐.本意》词:“呵梨领子蝤蛴项,都倚在斜桥望。”【词语蝤蛴项】 汉语大词典:蝤蛴项
《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筿、簜。”孔传:“瑶、琨皆美玉。”后以“瑶琨”泛指美玉美石。汉陆贾《新语.本行》:“入山海,采珠玑,求瑶琨。”【词语瑶琨】 汉语大词典:瑶琨
源见“莲社”。指晋代在庐山结莲社的十八位僧俗。唐李群玉《湘中别成感阇黎》诗:“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词语十八贤】 汉语大词典:十八贤
源见“嵇康锻”。形容士人隐居自适,不与权贵交往。宋陆游《穷居》诗:“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
《南史.庾肩吾传》:“纲(南朝.梁.萧纲)为太子,开文德省,命庾肩吾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并充学士,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南朝.梁.萧纲为太子时
源见“细柳营”。借指从军之路。唐韦应物《寄畅当》诗:“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
源见“白云亲舍”。指客居他乡思念远方父母之人。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源见“王乔凫舄”。指仙人踪迹。元范梈《古杉行》:“飘飖叶县凫舄影,牢落丰城龙剑魂。”
《史记.邹阳列传》:“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注引《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於陵,自谓於陵子仲。楚王聘以为相,子仲遂夫妻相与逃,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