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

西京杂记》卷二(按:《西京杂记》一书,《隋书.经籍志》原不著撰者姓名,但旧题一作汉刘歆撰,也有作晋葛洪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家贫,为人傭作,白天没有时间学习,只有晚上读书,而无钱买烛照读,便凿穿自家墙壁,引光映读。

旧时因以“凿壁偷光”或“穿壁引光”用为刻苦读书的典故。

唐.骆宾王《萤火赋》:“匪偷光于邻壁,宁假辉于阳燧(《淮南子.天文训》:“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高诱注:阳燧,金也,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艾承之,则燃得火。)。”(《骆临海集笺注》卷六)

《醒世恒言》卷十一:“强爷胜祖有施为(按:此句喻孙权),凿壁偷光夜读书(按:此句喻孔明)。”


见“穿壁引光”。陈鲁民《名人的“成功秘诀”》:“至于力气,孔圣人的‘韦编三绝’靠的是力气,名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凭的是力气,李白的磨杵成针,苏秦的悬梁刺股,匡衡的~,也大都是力气活。”


【典源】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今译】 汉代匡衡字稚圭,小时家中贫穷,他学习勤苦却无钱买烛。邻居家夜里点烛,烛光却照不进来,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个洞,让烛光射过来,借烛光读书。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人刻苦读书。

【典形】 壁后匡衡、穿邻舍壁、穿墙、光偷凿壁、匡壁、匡衡壁、邻壁、邻烛,偷光、凿壁匡衡、凿壁生、凿邻家壁、烛借邻牖。

【示例】

〔壁后匡衡〕 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穿邻舍壁〕 唐·岑参《秋夕读书幽兴》:“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穿墙〕 唐·张说《洛阳张司马集序》:“下惟覃思,穿墙嗜古。蓬山芸观之书,群玉悬金之记。”

〔光偷凿壁〕 清·赵翼《从吴民部寓斋借观》:“笑余欲乞邻家火,却似光偷凿壁余。”

〔匡壁〕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匡壁韩檠,孔思周情,为日孳孳,尽老求成。”

〔匡衡壁〕 清·毛序《挽龚敬五》:“灯暗匡衡壁,尘淹子敬毡。”

〔邻壁〕 唐·骆宾王《萤火赋》:“匪偷光于邻壁,宁假辉于阳燧。”

〔邻烛〕 唐·骆宾王《上梁明府启》:“庶微润于江波,冀末光于邻烛。”〔偷光〕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坚。”

〔凿壁匡衡〕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枉了学凿壁匡衡讲究,枉了学映雪孙康生受。”

〔凿壁生〕 宋·陈师道《简令由司理》:“居连里巷室连甍,多谢能空凿壁生。”


【词语凿壁偷光】  成语:凿壁偷光汉语词典:凿壁偷光

猜你喜欢

  • 大槐宫

    源见“南柯梦”。大槐安国之宫,原是槐树下一蚁穴,比喻富贵权势虚幻无常。宋黄庭坚《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别和一章》:“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词语大槐宫】   汉语大词典:大

  • 举烽

    同“举火取笑”。宋苏轼《骊山三绝句》之二:“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词语举烽】   汉语大词典:举烽

  • 天家

    皇帝之家。汉代蔡邕《独断》:“天子无外,以天为家,故称天家。”《晋书.胡奋传》:“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耶?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后父:皇后的父亲。【

  •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总是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端木蕻良《曹雪芹》第二七章:“茶上安顺虽说和自己平辈,

  • 九点齐州

    源见“齐烟九点”。指中国。清毛奇龄《奉和扈从登封应制》之三:“九点齐州浑一望,可知六宇正澄清。”

  • 魂销杜宇

    杜宇:传说中古蜀国的君主,号曰望帝,死后魂为杜鹃。《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引《十三州志》:“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成都记》:“杜宇死,

  • 辕下驹

    辕:大车前木柄车辕,压在车轴上,支架车箱。 驹(jū居):小幼马。 此典指汉武帝斥责群臣不敢分辨是非曲直,畏缩得好像大车辕下小幼马一样。后以此典比喻畏缩不前,无所作为。汉武帝(前156年一前87年),

  • 吾不忍其觳觫

    觳觫( ㄏㄨˊ ㄙㄨˋ hú sù ):畏缩可怜的样子。 我不忍心看它那哆嗦可怜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

  • 事半功倍

    用力小而收效大。《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六韬.龙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 挥麈柄

    同“挥麈”。唐杨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诗:“闲言挥麈柄,清步掩蜗庐。”清唐孙华《喜姜西溟及第》诗:“粝饭常同啜菜羹,清言不厌挥麈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