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污泥。 出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 形容莲花的生态。比喻君子不为世俗所染污。语出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儿女英雄传》二五回:“其实信得她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光景。”


偏正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讲经文》:“如莲无染淤泥,似桂无侵于霜雪。”鄢国培《漩流》11章:“李明笑了,热情地说:‘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只要迎着革命的风暴走去。就会将我们身上的污泥冲洗得干干净净。’”△褒义。多用于人的品性方面。也作“出污泥而不染”。


【词语出淤泥而不染】  成语:出淤泥而不染汉语词典:出淤泥而不染

猜你喜欢

  • 汲冢刊谬

    参见:汲冢详蠹

  • 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源见“门可罗雀”。谓于生死患难处方可显示交情。《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见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 行潦

    《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郑玄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于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齐洁之诚以荐之故也。”后因以“行潦”指

  • 何见之晚

    讥笑人见识不足。《史记.李斯列传》:“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词语何见之晚】  成语:何见之晚汉语大词典:何见之晚

  • 桃夭新妇

    源见“桃夭之化”。指新婚女子。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赵五娘于归两月即别蔡邕,是一桃夭新妇。”偏正 年轻貌美的新妇。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清·李渔《

  • 离明

    《易.离》:“离为火,为日。”孔颖达疏:“离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后以“离明”指日或日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峨峨南岳,烈烈离明。”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

  • 鼎成

    同“鼎成龙去”。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惟世宗奉玄,一时撰文诸大臣,竭精力为之,如严分宜、徐华亭、李馀姚,召募海内名士几遍,争新斗巧,几三十年,其中岂少抽秘骋妍可垂后世者,惜乎鼎成以后,概讳不言。

  • 鸿渚

    《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毛传:“鸿不宜循渚也。”郑玄笺:“鸿,大鸟也,不宜与凫鹥之属飞而循渚。以喻周公今与凡人处东都之邑,失其所也。”后遂以“鸿渚”喻称达官、贤者之下临。

  • 惟桑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汉.毛氏传:“父之所树,已尚不敢不恭敬。”《诗经.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是说先人在宅边多种桑与梓,后人应该恭敬扶植。后遂用为指代乡里。唐.崔善为《

  • 包胥哭秦庭

    源见“哭秦庭”。表示济难救国的忠心。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典源】《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使于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