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孙布被

公孙布被

指公孙弘主张节俭,他做官后自己盖用还是用麻布做的被子。后以此典比喻官吏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年轻时曾为狱吏,因罪免。家贫,放牧为生。年龄四十岁才学《春秋》杂说。汉武帝即位,召试贤良文学之士,他以贤良征为博士,当时年龄已经六十多岁。公孙弘为人气度非凡,见多识广,常说君王怕的是不开阔广大,臣子怕的是不节俭,公孙弘自己盖用是麻布做的被子,一餐饭不吃两种肉菜。他吃饭仅是脱去皮的粗糙米饭,而老朋友及相好之宾客都仰赖他供给衣食,他的俸禄全都用来供养他们,自己家里没有什么存余。士大夫也因为这一点认为他贤德。此典又作“平津肉”、“餐脱粟”、“布被”、“孙弘被”。

【出典】:

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2950、2951页:“弘为人恢奇(杰出;不寻常)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忧虑;患苦)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chóng虫,重复)肉。”“食一肉脱粟(sù速,脱去皮之糙米)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例句】:

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宋·苏轼《和陶饮酒》之二十:“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宋·苏辙《和柳子玉纸帐》:“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 宋·陆游《初寒》:“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明·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主谓 汉公孙弘勤俭节约,位居三公还穿布衣。语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布被,食不重肉……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褒义。用于描写节俭。


【典源】《史记·平津侯列传》:“ (公孙)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弘) 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汉书·公孙弘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汉武帝时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认为做臣子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自己盖布被子,吃饭只有一个肉菜,饭是仅脱去皮的小米饭,用自己的俸禄供给宾客,家中没有积蓄。参见〖公孙开阁〗。

【释义】后以此典称扬官吏生活俭朴,严于律己。

【典形】 布被、餐脱粟、公孙布被、平津肉、孙弘被。

【示例】

〔布被〕 宋·陆游《初寒》:“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餐脱粟〕 宋·苏轼《和陶饮酒》之二十:“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公孙布被〕 宋·苏辙《和柳子玉纸帐》:“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

〔平津肉〕 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孙弘被〕 明·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猜你喜欢

  • 伐檀人

    泛指劳动者。三国魏王粲《从军行》之四: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参见:○伐檀

  • 博闻强记

    同“博闻强识”。《韩诗外传》卷八:“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曹禺《沉痛的悼念》:“他博闻强记,文采洋溢。”见“博闻强志”。《史记·孟子荀卿传》:“淳

  • 浮杯

    源见“杯渡”。谓僧人云游渡水。唐裴休《赠黄蘖山僧希运》诗:“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词语浮杯】   汉语大词典:浮杯

  • 单于台

    单于台,地名,在唐云州云中县(今山西大同)西北。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汉武帝下令统帅18万骑兵巡视北方边塞。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出发,向北经过上郡(今陕西绥德东南)、西河(今内蒙鄂尔多斯左翼

  • 散发

    披发,比喻抛冠隐居。《后汉书.袁闳传》:“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东归,(王)俭不出送,朝廷无祖饯者。中丞刘休与亲知书曰:‘虞公散发海隅,同古人之美,而

  • 不言而谕

    见“不言而喻”。宋·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是亦何劳。”【词语不言而谕】  成语:不言而谕汉语大词典:不言而谕

  • 信陵醇

    同“近妇饮醇”。丘复《寄曹耐公汕头》诗:“郁郁信陵醇,娥娥邯郸娼。”

  • 等夷之志

    《诗.大雅.桑柔》“贪人败类”郑玄笺:“类,等夷也。”孔颖达疏:“类者,比类,故为等夷,谓尊卑齐平朝廷之人。”后因以“等夷之志”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北史.周宗室传论》:“及文后崩殂,诸子冲幼,群公怀

  • 坐视成败

    见“坐观成败”。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169:“因此段(祺瑞)估计张作霖一定是在关外~,不会在直皖冲突中轻易下注。”【词语坐视成败】  成语:坐视成败汉语大词典:坐视成败

  • 箪瓢陋巷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箪瓢陋巷”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刘孝标注引《王述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