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先忧后乐

先忧后乐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后以“先忧后乐”谓先忧苦而后安乐。钱基博《辛亥江南光复实录》:“枵腹从公,人情所难,职不分文武,阶无问大小,上至都督,下至走卒,一律日支钱二百五十文,以供饭食,同甘共苦,以底于成功;而后酌量经币,制定薪律,亦先忧后乐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谓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宋史.范仲淹传论》:“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潘飞声《壬子新岁作》诗:“先忧后乐何人识?老阮狂来酒正中。”


并列 指事前能苦心思虑,事后会得到欢乐。语本《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也指忧苦在人之先,享乐在人之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褒义。常用于关心国事忧患、人民疾苦。→先忧后喜


【词语先忧后乐】  成语:先忧后乐汉语词典:先忧后乐

猜你喜欢

  • 长门不惜金

    同“长门买赋”。唐虞世南《怨歌行》:“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

  • 彼一时,此一时

    《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过去同现在时间不同,情况也不一样。后以彼一时,此一时谓时势不同,情况随之改变。亦作“此一

  • 鸡鹤分

    源见“鹤立鸡群”。比喻高下分明。唐李咸用《宿隐者居》诗:“又须随计吏,鸡鹤迥然分。”

  • 一字师

    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僧齐己,长沙人。长沙有大沩(即大沩山,在乡宁县西,以沩水发源于此,故名。以别于醴陵县的小沩山)同庆寺,僧多而地广,佃农仅(几乎,将近)千余家。齐己则佃户胡氏之子也

  • 南皮游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汉朝末年,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他与友人吴质等在南皮县欢聚宴饮,文酒射雉。后遂用为称美朋友欢聚宴游之典。唐.陈子良《游侠篇》诗:“东郊

  • 商瞿

    源见“商瞿庆迟”。指年过四十得子者。唐白居易《阿崔》诗:“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 鲁连节

    源见“鲁连蹈海”。指宁死也不屈服于强敌的气节。唐李白《别鲁颂》诗:“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 政出多门

    门,门户,宗派。政出多门,形容主张不一致,各行其是。公元前529年,晋昭公邀诸侯会盟于平丘。在盟会上,郑国大夫子产力争向晋国少纳贡赋。他说,诸侯之间休息甲兵,不搞战争,是好事。但是作为霸主的晋国催征贡

  • 握图

    同“握符”。《旧唐书.玄宗纪赞》:“开元握图,永鉴前车。”明张居正《圣寿无疆颂》:“伏惟皇上,躬神圣之资,履冲和之德,握图受命,廿有八载。”【词语握图】   汉语大词典:握图

  • 北山之讥

    同“北山移文”。清 艾宁《与王玉式书》:“抱东篱之志,避北山之讥,春雨迷离,旬余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