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僧儒各不为礼

僧儒各不为礼

僧:信奉佛教的出家人。儒:儒士。为礼:行礼。此典指孛术鲁翀以身居天下儒人师(国子祭酒)为由,不肯向吐蕃帝师俯伏进觞。孛术鲁种(1279-1338),字子翚,女真族,邓州顺阳(今河南邓县西北)人。初任县儒学教谕、路学正等低级教职。因姚燧之荐,预修《世皇实录》。后升监察御史、中书右司员外郎、廉访使、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等官。治性命道德之学,学问博宏,文章典雅,为天下学者之表仪。元朝国制,吐蕃喇嘛帝师受到仅次于皇帝的崇高礼遇。一次,帝师自吐蕃到达大都,文宗降下圣旨,命令朝廷一品大臣以下,统统乘白马到城郊迎接。众朝廷大臣俯伏于尘埃,向帝师进酒,帝师竟平稳端坐,不作答礼。惟有孛术鲁翀站着举觞向帝师进酒,并说:“帝师您是释迦牟尼的门人,天下僧人之师。我职国子祭酒,是孔夫子的门人,天下儒士之师。请允许不必互相行礼。”帝师听罢,笑着站起身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僧俗众官无不为之愕然失色。

【出典】:

元史》卷183《孛术鲁翀传》4221、4222页:“(孛术鲁翀)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帝师至京师,有旨朝臣一品以下,皆乘白马郊迎。大臣俯伏进觞,帝师不为动,惟种举觞立进曰:‘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请各不为礼。”帝师笑而起,举觞卒饮,众为之慄然。”


猜你喜欢

  • 经世之才

    源见“经天纬地”。指治理国家的人才。明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举荐》:“某所荐者已百有余人,皆经世之才。”见“经国之才”。明·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举荐》:“某所荐者已百有余人,皆~,其在中外,并能上裨圣治

  • 良药苦口

    源见“苦口恶石”。好药味苦难入口,比喻忠言逆耳。汉刘向《说苑.正谏》:“孔子曰:‘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

  • 尽入彀中

    源见“英雄入彀”。比喻完全在我掌握之中。《民国通俗演义》二二回:“在老袁的意思,无非是笼络人才,欲使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可以任所欲为。”述补 都进入了箭能射及的范围。形容全数人材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语

  •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薪即柴火,爨是烧火煮饭。称柴草数米煮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原比喻过分计算细小的事情,不从大处着眼。后也形容生活贫困或吝啬。亦作“数

  • 擪笛傍宫墙

    《全唐诗》卷四百十九元稹《连昌宫词》:“李謩擪(音yè,用手指按)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其后自注说:“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 无所措手

    参见:无所措手足【词语无所措手】  成语:无所措手汉语大词典:无所措手

  • 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天生下老百姓就有七情六欲,如果没有君主,就会产生动乱。语出《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资治通鉴.唐纪.肃宗乾元元年》:“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之。’”

  • 棘人

    《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博博兮。”郑玄笺:“急于哀戚之人。”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明 孙仁孺《东郭记.遍国中》:“素冠聊拟棘人栾,萧索西风墓木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 铸刑书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春秋时,郑国的子产执政,曾把制定的刑法铸在鼎

  • 输财助边

    《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汉武帝时,河南人卜式因从事畜牧业而致富。时匈奴骚扰边地,卜式便把一半家财捐献出来,以支援平定匈奴的战争。“输财助边”又作“助边输财”,后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