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借寇恂

借寇恂

后汉书.寇恂传》载:寇恂曾为颍川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恂”为地方百姓挽留良吏的典故。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七十六引晋·司马彪《续汉书》:“ (寇恂) 入为执金吾。颍川盗贱群起,上谓恂曰:‘独卿能平之耳。’恂至颍川,盗贱悉降,百姓遮曰:‘吾愿借寇君一年。’” 《后汉书·寇恂列传》:“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

【今译】 后汉寇恂曾为颍川太守,政绩卓著,后调入京师为执金吾。后颍川盗贼又起,光武帝对寇恂说:“颍川离京师很近,应及时平定。看来只有你能去平定,虽然你现在已任九卿,为了国家再去一次吧。”寇恂赶到颍川,盗贼全部投降,但未任寇恂为太守。当地百姓拦住道路请求:“我们向陛下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才将寇恂留下。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有政绩,受人爱戴挽留。

【典形】 河内之借、怀仁道并遮、借寇、借寇恂、遮道更借、州人借留、河内之请、借淮阳寇。

【示例】

〔河内之借〕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河内之借,寇恂更惭谒帝; 交州之请,士燮还著上表。”

〔怀仁道并遮〕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借寇〕 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宠渥征黄渐,权宜借寇频。”

〔借寇恂〕 唐·元稹《授马总检校天平军节度使制》:“由是罢征黄霸,复借寇恂,诚阻急贤之心,姑务从人之欲。”

〔遮道更借〕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或遮道更借。”

〔州人借留〕 唐·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州人借留,廉使置奏。既因会课,宜及陟明。”


【词语借寇恂】   汉语词典:借寇恂

猜你喜欢

  • 餐流霞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河东蒲坂有项曼都者,与一子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家人问其故,曼曰:‘……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流霞”是指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后以“餐流霞”指称餐饮之事

  • 公孙避世

    《后汉书.公孙瓒传》:“是岁,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蛎,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为以易地当之,遂徙镇焉。”公孙瓒原想在赵北口割据称雄,但赵北口弹

  • 疏傅知机

    《汉书.疏广传》:疏广与其侄疏受,西汉宣帝时兰陵人,广官至太子太傅,受官至太子少傅。广告受曰:“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两人都称病辞官,返回家乡。疏广和疏受叔侄二人,深谙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因素

  • 谷驹

    源见“白驹空谷”。比喻不被任用的贤才。《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时天下乂安,万民乐业,朝有梧凤之鸣,野无谷驹之叹。”【词语谷驹】   汉语大词典:谷驹

  •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诲:教诲。规:校正圆形的工具。矩:校正方形的工具。 有名的工匠一定把使用规和矩的基本技术教给徒弟。 表示教学要从基本训练入手。语出《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宋.欧阳修

  • 赋能讽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赋》……相如既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闲意。”汉武帝文学侍臣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以讽仙

  • 倒行逆施

    比喻做事违背常理,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子胥为报父仇,引吴军伐楚,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备他,子胥答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并列 做事违反常理。也用以形容

  • 颖脱

    同“颖脱而出”。《北史.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词语颖脱】   汉语大词典:颖脱

  • 东墙女

    同“东家子”。元 李致远《一枝花.孤闷》曲:“东墙女空窥宋玉,西厢月却就崔姝。”

  • 卞和炫玉

    源见“和氏之璧”。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三国志.秦宓传》:“宓同郡王商为治中从事,与宓曰:‘贫贱困苦,亦何时可以终身!卞和炫玉以耀世,宜一来,与州尊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