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何武劾儒

何武劾儒

劾(hé核):举发罪状。儒:儒生,指精通经学的学者,也指一般读书人。何武在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刺史时,曾调查揭发当时的大儒(著名学者)、任九江(今江西九江市)太守的戴圣,使他畏罪辞职。事见《汉书·何武传》。九江太守的戴圣,以研究《礼经》闻名,世人称他为“小戴”。戴圣在太守任上做了许多违法的事。前任刺史因他是著名学者,就照顾宽容他,而没有治罪。何武任扬州刺史,在到下属各地巡察下属官员的治绩时,也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委托各郡都要根据实情进行分别处理。戴圣说:“年轻轻的懂得什么,想要把儒家的政治思想给搞乱了!”对何武部署的审囚工作一件也没有判决。何武派人察清了戴圣的罪行,戴圣害怕了,就辞职了。后来,戴圣在长安任博士,常在朝廷上毁谤何武。何武听说后,始终没有向别人宣扬戴圣的恶行劣迹。戴圣的儿子和宾客聚集起来当强盗,被官吏逮捕,关押在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戴圣认为儿子一定会被何武判死刑。可是何武公正执平地进行判决,免去死罪。此后,戴圣对何武又惭愧,又折服。何武每次到京城长安上奏或办事,戴圣没有一次不前去谢恩问候的。后以“何武劾儒”为典,称赞地方官员不畏权势、敢于秉公执法的精神。

【出典】:

汉书》卷86《何武传》3482、3483页:“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何)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不得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例句】:

唐·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猜你喜欢

  • 丁解牛

    源见“庖丁解牛”。形容技艺的神妙。宋陆游《题酒家壁》诗:“智若禹行水,道如丁解牛。”

  • 噀雨巴

    源见“栾巴噀酒”。指栾巴噀酒为雨,形容饮酒很多。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 凉血动物

    见“冷血动物”。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我同胞若非~,能不痛心?”

  • 煎水作冰

    用油炸水,使之成冰。比喻方法与目的相违背,不会实现。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一带)人,初为曹操丞相军议掾,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给事中、侍中,屡借天象,灾异进谏,甚为曹丕所重,官至光禄勋卒。

  • 孟母断机

    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载:相传孟轲少时,废学归家,孟母方绩,因引刀断其机织,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轲因勤学自奋,师事子思,遂成大儒。后遂用为母亲督子勤学之典。清 杨潮观《温太真晋阳分别》

  • 纶綍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于纶。”按,綍,同“绋”,大绳索。后因以“纶綍”

  • 将门出将

    见“将门有将”。《东周列国志》96回:“有子如此,可谓~矣。”【词语将门出将】  成语:将门出将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形容愁思无穷无尽。语出南唐.李后主《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元.无名氏《百花亭》二折:“他为我胭憔粉瘦,我为他绿惨红愁。呀!恰便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井渫不食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己全洁而不见用。”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

  • 绸被放衙

    谓出身低残的人经过努力也可以作官。宋代张师正《倦游录》载:文彦博在榆次时见衙门一新鼓,遂题诗于上云:“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它。如今幸有黄绸被,努出头来听放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