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何武劾儒

何武劾儒

劾(hé核):举发罪状。儒:儒生,指精通经学的学者,也指一般读书人。何武在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刺史时,曾调查揭发当时的大儒(著名学者)、任九江(今江西九江市)太守的戴圣,使他畏罪辞职。事见《汉书·何武传》。九江太守的戴圣,以研究《礼经》闻名,世人称他为“小戴”。戴圣在太守任上做了许多违法的事。前任刺史因他是著名学者,就照顾宽容他,而没有治罪。何武任扬州刺史,在到下属各地巡察下属官员的治绩时,也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委托各郡都要根据实情进行分别处理。戴圣说:“年轻轻的懂得什么,想要把儒家的政治思想给搞乱了!”对何武部署的审囚工作一件也没有判决。何武派人察清了戴圣的罪行,戴圣害怕了,就辞职了。后来,戴圣在长安任博士,常在朝廷上毁谤何武。何武听说后,始终没有向别人宣扬戴圣的恶行劣迹。戴圣的儿子和宾客聚集起来当强盗,被官吏逮捕,关押在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戴圣认为儿子一定会被何武判死刑。可是何武公正执平地进行判决,免去死罪。此后,戴圣对何武又惭愧,又折服。何武每次到京城长安上奏或办事,戴圣没有一次不前去谢恩问候的。后以“何武劾儒”为典,称赞地方官员不畏权势、敢于秉公执法的精神。

【出典】:

汉书》卷86《何武传》3482、3483页:“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何)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不得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例句】:

唐·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猜你喜欢

  • 半面交

    同“半面之交”。清张岱《陶庵梦忆.姚简叔画》:“简叔无半面交,访余,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

  • 斗楂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能泛入天河的木筏。诗文中常用以喻指远游寻仙。楂,同“槎”。柳亚子《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之二:“入山我愿群麋鹿,蹈海君应访斗楂。”

  • 鳄徙

    《旧唐书.韩愈传》:“愈至潮阳,既视事,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卵而化,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韩愈因祭湫水,写《祭鳄鱼文》。其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徙于旧湫西

  • 退三舍

    同“退避三舍”。明都穆《南濠诗话》:“其《朝云》三律,皆集古句而成,若出自一手,而不见其牵合。本朝集句,虽多其人,盖不止于退三舍也。”【词语退三舍】   汉语大词典:退三舍

  • 莱子衣斑

    同“莱衣彩戏”。宋侯寘《凤凰台上忆吹箫.再用韵赠黄宰》词:“好向玉堂视草,金章映、莱子衣斑。”

  • 龙山佳会

    同“龙山会”。宋周紫芝《品令》词:“休说龙山佳会,此情不浅。”【词语龙山佳会】   汉语大词典:龙山佳会

  • 龙胡之痛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对皇帝去世的哀痛。清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制》:“顾此襢编之锡,曾不间于乌鸟之怀;是知簪履之遗,益无解于龙胡之痛。”偏正 龙胡,龙须。《汉书·郊祀志上》载,“黄

  • 三杯通大道

    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二:“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后用为咏饮酒之典。谓饮酒能通向超脱之道。清查慎行《谢院长惠西洋蒲桃酒》诗:“直可三杯通大道,谁叫五斗博西凉?”【词语三杯通

  • 开门见雀罗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失意冷落。唐刘长卿《同姜浚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散轶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 敏求

    《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后以“敏求”谓勉力以求。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词语敏求】   汉语大词典: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