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琴

伯琴

源见“伯牙鼓琴”。泛指能奏出妙曲的琴。唐寒山《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词语伯琴】   汉语词典:伯琴

猜你喜欢

  • 大隐朝市

    同“大隐金门”。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大隐朝市,本无车马之喧;不出户庭,坐得云霄之致。”其他 谓大彻大悟的隐士,不必隐居山林,在闹市也可隐居。语本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 池塘句

    同“池塘丽句”。清吴绮《喜迁莺.次原韵送闳文归里》词:“池塘句得,正谢客相思,月梁颜色。”

  • 五鼓之歌

    《晋书.邓攸传》:“邓攸,元帝时为吴郡太守。政刑清明,百姓欢悦。后称疾去,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云:‘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攸挽不留,谢令推不去。’”后因以“五鼓之

  • 影之像形,响之应声

    影子和物形不差,发声和回声相应。 形容事物感应迅速。语出《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传:“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说苑.指武》:“鲁石公剑,迫则能应,感则能动,

  • 寸碧

    形容远方绿色的景物,视之甚小。唐代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词语寸碧】   汉语大词典:寸碧

  • 钩辀格磔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格磔声。”原为鹧鸪鸟鸣叫声。后用以形容语音或文字的诘屈聱牙。李涵秋《文字感想》:“新学家薄国学为不足道,故为钩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艰深也。”并列 形

  • 中原秦鹿

    源见“中原逐鹿”。喻指中原的统治权。宋王安石《范增》诗之一:“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 龚胜不屈

    龚胜坚守汉臣气节,决不臣附王莽。《汉书.两龚传》:王莽篡国后,一再遣使起用龚胜,龚胜推辞不受,他对高晖等人说:“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 穷唱渭城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某所居安邑里口有鬻(yù卖)饼者,早过户,未尝不闻讴歌而当垆,兴甚早。一旦召之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之。欣然持镪(qiǎng钱串)而去。后过其户,则寂

  • 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

    即只靠书本记载来驾驭马匹,不能适应每匹马的具体情况。泛指过去的经验,不能完全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改车战为骑兵,改长袍大袖为短衫胡服。这一改革遭到了以他的叔父公子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