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会计

会计

总计,一年的总决算。岁计曰会( ㄎㄨㄞˋ kuài 块),会是一年中收支的综合。《周礼.天官.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会计当而己矣。”请代焦循《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为会。”


会计”一语的含义谁都知道,是机关、工厂、团体或单位对财务的总计,是一年的总决算。不言而喻,它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或方面。

“会”有三个读音:

一、会 ( huì) ,会合之义。这是主要义项,还有其他许多义项( 多由引申而出) 。

二、会 ( kuài) ,总计之义。

三、会 ( ɡuì) ,义为 “盖子”。 《仪礼·士虞礼》: “命佐食启会。”郑注: “会,合也,谓敦盖也。”盖子与器皿相合,因而此“会”( ɡuì) 亦与 “会”( huì) 之基本义 “会合”同。

现在我们再看 “会计”的 “会”。为什么叫 “会”( kuài) 计?

会计”,实际上也是 “会合而计”,一年的总计不会合全年的财务情况能行吗? 只不过它有特定的叫法而已。《孟子·万章下》: “孔子尝为委吏矣,会计当而已矣。”清·焦循 《孟子正义》: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谓之会 ( kuài) 。”会、计,对言有别,浑言不殊。“会计”之称,盖源于此。

当然,现在的人一般说 “会计”,并非指一年财务的总计而言,而指的是担任 “会计”职务的人,如言 “张会计”、 “李会计”等。一般是会计管账,出纳管钱。

我国周代即已设置掌管财物赋税的官吏,进行月计、岁会( kuài) 。


【词语会计】   汉语词典:会计

猜你喜欢

  • 池塘春草梦

    同“池塘草梦”。元 马需庵《满江红》词:“何处池塘春草梦,谁家院落梨花月?”

  • 煎豆摘瓜

    源见“七步成诗”、“抱蔓摘瓜”。喻亲属相残。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六章:“或兄弟争国,煎豆摘瓜。”并列 比喻同胞骨肉相残。康有为《大同书》甲部6章:“或兄弟争国,~,而建文之仁,金川门改为僧。”△贬义。

  • 伐阇罗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其王(注:指婆罗阿迭多王)之子伐阇罗(原注:唐言金刚),嗣位之后,信心贞固,复于此西建立伽蓝。”阇,音shé伐阇罗,佛家语,即梵文Vajra的音译,为金刚的意思。

  • 做东

    同“做东道”。《红楼梦》二二回:“这早晚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做东,意思还叫我们赔上。”【词语做东】   汉语大词典:做东

  • 犀顶龟文

    《后汉书.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李贤注:“鼎角者,顶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发际隐起也。足履龟文者二千石,见《相书》。”头顶骨隆起如犀牛,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

  • 为置牛刍

    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东汉罗威邻家牛数食其禾,乃为断刍置牛家门,牛家知之相约检,不复侵威家。”刍:喂牲口的草。罗威为邻家的牛放置牛草,暗示牛家不要再放牛食其稻禾。后因以“为置牛刍”比喻暗示。

  • 疏广归田

    同“二疏还乡”。明许潮《同甲会》:“疏广归田,祁奚请老,千古与吾为偶。”

  • 画鱼入池

    元.伊世珍《琅環记》(卷上)引《卧游记》:“李思训画一鱼甫完,未施藻荇之类,有客叩门,出看。寻入,失去画鱼,使童子觅之,乃风吹入池水内。拾视之,惟空纸耳。后思训临池,往往见一鱼如所画者。尝戏画数鱼,投

  • 走为上计

    源见“三十六策,走为上策”。谓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水浒传》十八回:“晁盖道:‘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主谓 在遇强敌或陷入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佳

  • 大堤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襄阳乐》题解引《古今乐录》:“《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刺史,夜间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其第一曲为:“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