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会稽之耻

会稽之耻

会(guī贵)稽:会稽山(今浙江省中部)。此典指越王句(gōu勾)践被吴王夫差兵围会稽山,越王句践屈膝称臣求和之耻辱。后以此典比喻不忘奇耻大辱。(句践?——前465年),越王允常之子,是春秋末年越国君主。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越、吴两国,世代争战。一次,越王句践战败,只有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上,吴王夫差追兵包围了他们。越王句践问大臣范蠡(Lǐ理)怎么办? 范蠡回答说:“人主能够保守成业的,就能得到上天之保佑;能够挽危为安的人,就能够得到众人之支持;能够精简节约的人,就能够得到地利。现在要低声下气送重礼给他们,如果吴王不答应讲和,就只好把自己抵押给吴国,亲自去侍候吴王。”句践说:“是。”于是派大夫文种到吴国求和。文种见吴王跪地前行,一边磕头一边说:“君王的亡国之臣句践派陪臣文种壮着胆子奉告您的下级办事人员:句践请求作您的奴仆,妻子甘愿作您的侍妾。”吴王准备允许他。伍子胥向吴王说:“现在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不要允许他。”文种回越国,把事情经过报告了句践。句践打算杀掉妻子儿女,烧掉宝器,然后拚死决战。文种阻止句践说:“吴国的太宰(首席大臣)伯嚭(pǐ痞)贪财,可用财利去引诱他,请派人私下前去向他说明来意。”当时句践就派文种把美女和宝器秘密地去献给吴国的太宰伯嚭。伯嚭接受后,就将大夫文种引见于吴王。文种磕头说:“希望大王赦免句践的罪过,他会送来全部宝器。假若不幸不赦免,句践就要杀尽他的妻子儿女,烧光他的宝器,率领他那五千人马与吴国决一死战,必定得到相当的代价。”伯嚭乘机劝吴王说:“越王已经降服作臣子了,如果能赦免他,这会对吴国有利。”吴王准备允许他。伍子胥进劝说:“现在不灭亡越国,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句践是个贤明之君主,文种和范蠡是能干之臣子,如果让他们返回越国,将来必要作乱。”吴王不听,终于赦免越王,撤兵回吴国了。

【出典】:

史记》卷41《越王句践世家》1740、1741页:“蠡对曰:‘持满(保守成业)者与天(得到天保佑),定倾(挽危为安)者与人(得到人帮助),节事(事事节约)者以地(得到地利)。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文种,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越国大夫)行成(求和)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古代诸侯之大夫,或大夫之家臣,对天子或诸侯自称陪臣)种敢告下执事(下级办事人员):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伍子胥〔?——前484年〕,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他逃吴国,任大夫,力劝吴王拒越求和并停止伐齐,被疏远,后为太宰嚭诬陷,吴王赐剑命他自杀)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拼命决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伯嚭,楚国人,楚杀其祖父伯州,他奔吴,任太宰,善逢迎,得吴王宠信,吴亡,被杀)贪,可诱以利,请间(jiàn见,潜)行言之。’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xiàn现,推荐)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通“已”)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通“返”)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例句】: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辱,报鲁国之羞。”


猜你喜欢

  • 是何言与

    是:这个。与:同“欤”,语气助词。 这是什么话! 表示不同意别人所说的话。语出《孝经.谏诤章》:“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唐明皇注:“有非而从,成父不

  • 山阴道间

    同“山阴道上”。宋 张履信《柳梢青》词:“行云掩映春山。真水墨、山阴道间。”

  • 焦头上客

    源见“曲突徙薪”。指被优礼的在救火中严重烧伤的人。亦借指为挽回不必要的失误而作出贡献者。含有舍本逐末之意。清 简朝亮《寄酬梁大鼎芬》诗之二:“焦头上客负前身,曲突累累告徙薪。”

  • 谢公笺

    纸名。三国吴人谢景所制的笺纸。明陈耀文《天中记》:“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有薛涛。所云谢公者,富春谢司封景,初创笺样,以便尺书,因以为名。”【词语谢公笺】   汉语大词典:谢公笺

  • 作壁上观

    壁:营垒。此典指楚军奋战秦军时,各诸侯军的将领都在军营壁垒上观看成败,不参加战斗。后以此典比喻坐观成败,置身于事外。秦末,秦军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北),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与秦军大战于巨鹿城

  • 螓首蛾眉

    《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弯而细长。后因以“螓首蛾眉”形容女子貌美。明.孙仁孺《东郭记.钻穴隙》:“觑着你螓首蛾眉,兀不心迷意恍。”

  • 一笴下聊城

    同“一箭下聊城”。笴,代指箭。清文廷式《翠楼呤.岁暮江湖》词:“一笴能下聊城,算不如呵手,试拈梅朵。”

  • 吹箫下凤皇

    同“吹箫引凤”。唐吴兢《永泰公主挽歌》之二:“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皇。”

  • 园橘千株

    同“千头木奴”。唐李绅《橘园》诗:“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

  • 百年粗粝腐儒餐

    百年:指人的一生。粗粝:糙米,这里指粗米饭。 穷苦的儒生一生过着低水平的生活。语出唐.杜甫《宾至》:“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清.李玉《清忠谱.傲雪》:“你洁白酒一壶,生腐一方,我与陈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