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

逸,原作佚。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弱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孙子认为,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搅乱他的决心。早晨朝气饱满,中午逐渐懈怠,傍晚就疲乏思归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领心理的方法。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的奔走疲劳,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堂皇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出典】:

孙子·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例句】:

后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见“以佚待劳”。秦牧《愤怒的海》:“我们在这里~,杀他个措手不及。”


解释逸:安闲。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孙子》一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为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孙武本是齐国人,因擅长兵法受到吴王阖庐(即阖闾,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的接见。阖庐让孙武训练自己的宫女,以试验他的兵法。结果孙武获得了成功,阖庐从此知道他善于用兵,任用他做了自己的将军。在孙武的率领或协助下,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占领了它的都城,向北威震齐、晋,扬名诸侯。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军争》篇中,孙子说道:“善于用兵的人,会躲避敌人的锐气,而趁其懒惰松懈时发动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用自己严整的队伍等待敌人的混乱之师,用自己的冷静等待敌人的烦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办法。用自己少走路等待敌人远道而来,用自己的安逸等待敌人的疲劳,用自己的温饱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部队战斗力的办法。”

例句

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词语以逸待劳】  成语:以逸待劳汉语词典:以逸待劳

猜你喜欢

  •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五灯会元.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后以谓今日始悔恨以前所作之非。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四二出:“张解元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 式微歌

    源见“歌式微”。指慨叹衰败的歌。唐钱起《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诗:“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 星孤曙后

    源见“曙后孤星”。指孤女。清 顾家相《梁州序.自题桃桨迎春图》套曲:“星孤曙后,降心肯抱衾裯。”

  • 褒女惑周

    《诗.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又《史记.周本纪》载:周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后,姒子伯服为太子。褒姒不轻笑,幽王举报敌警的烽火戏之。诸侯见而率兵勤王,却无敌寇。褒姒见诸侯被愚

  •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小鸟。偃鼠:即鼹鼠。 小鸟栖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 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成玄英疏

  • 枯树生华

    《三国志.魏书.刘廙传》:“魏讽反,廙(音yì)弟伟为讽所引,当相坐诛。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问,徙署丞相仓曹属。廙上书谢曰:‘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

  • 曷维其已

    曷:何。维:助词,一作“惟”。已:止。 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表示愁怀无法排遣。语出《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资治通鉴.魏纪.明帝太和四年》:“使臣微言妙旨,

  • 朱陈好

    同“朱陈之好”。明姚夔《送卧雪处士南归》诗:“葭莩不弃朱 陈好,松柏能坚管 鲍知。”

  • 愧处卢前

    同“自愧卢前”。宋韩琦《次韵答致政赵少卿》:“登科常愧处卢前,叙齿于兄小十年。”

  • 庾韭

    源见“庾郎鲑菜”。指韭菜或蔬菜。明王思任《种松歌为李大廷尉题》:“纵饶百尺与千尺,不如庾韭并家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