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中龙

人中龙

晋书.宋纤传》:“宋纤字令艾,敦煌效穀(故城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人也。少有远操,沈靖不与世交,隐居于酒泉南山。明究经纬(指经书和纬书),弟子受业三千馀人。不应州郡辟命,惟与阴颙、齐好友善。张祚(前凉张骏子,公元354年称帝)时,太守杨宣画其像于阁上,出入视之,作颂曰:‘为枕何石?为漱何流?身不可见,名不可求。’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距(拒)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铭诗于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晋人宋纤,性格沈郁,不愿与人交往,尝隐居在酒泉南山,从事教育。有一次,酒泉太守马岌专程去登门拜访,他藏身于高楼重阁之中,拒不接见。马岌崇敬他的为人,想会面交谈又不可得,故称之为“人中龙”。意思是行高于人,自是为“龙”;而“龙”又自是藏深渊,隐云雾,名德可以仰闻,而身形不可得见的。

后以“人中龙”比喻豪杰之士或出类拔萃的人物。

宋.家铉翁《过沛题旅壁》诗:“单吕早识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择婿能得人中龙。”


【词语人中龙】  成语:人中龙汉语词典:人中龙

猜你喜欢

  • 忧喜聚门,吉凶同域

    域:区域,范围。 忧和喜聚在一个门里,吉和凶同在一个区域。 表示事物的矛盾双方常常处在同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语出《鹖冠子.世兵》:“忧喜聚门,吉凶同域,失反为得,成反为败。”汉.贾谊

  • 九日移

    源见“羿射九日”。借指除去祸害,灾难不作。唐段成式《观山灯献徐尚书》诗之一:“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

  • 晒犊鼻

    源见“未能免俗”。谓贫而豁达。唐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词语晒犊鼻】   汉语大词典:晒犊鼻

  • 日以继夜

    《国语.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后以“日以继夜”谓日夜不停。丁玲《韦护》三章:“他们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栖在小房子里。”主谓 形容连续进行,没有间断。语出《国语·吴语》:“孤日以继夜,匍匐就

  • 障西风

    同“障扇遮尘”。金冯璧《和希颜》:“虎守天门未易通,庾尘无扇障西风。”

  • 一鞭先著

    源见“祖鞭先著”。谓奋勉争先。亦泛指先行。清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主谓 争先一步。语本《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清·林则徐

  • 阮生恸

    同“阮籍哭”。明高启《天平山》诗:“难追谢公游,空发阮生恸。”【词语阮生恸】   汉语大词典:阮生恸

  • 醇儒

    旧指学识精粹的儒者。《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颜师古注:“言历览之不专精也。醇者,不杂也。”【词语醇儒】   汉语大词典:醇儒

  • 水深山峨

    源见“伯牙鼓琴”。指高妙的琴乐。亦喻知己者心心相印。宋黄庭坚《定交诗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诗之二:“建鼓求亡子,元非入耳歌。除去绿绮尘,水深山峨峨。”

  • 单鹄寡凫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五):“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原为古琴曲名,后多以此借喻失去配偶的人。并列 鹄,天鹅。凫,野鸭。原是古琴曲名,后多用以比喻失偶之人。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