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争席

争席

庄子.杂篇.寓言》:“阳子居(即杨子居,姓杨,名朱,字子居)南之沛(彭城,即今徐州),老聃西游于秦,邀(遇)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梁国即汴州地方。杨朱南行,老子西游,二人邂逅相逢于梁宋之地,在郊外碰上,言谈)。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子居不答。至舍(旅店),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表示虔诚恭敬)曰:‘向者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尔,你)睢睢盱盱(睢盱,音suīīxū,张目仰视,跋扈的样子),而谁与居(人们厌恶跋扈,必然疏远他)?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这是老子引《道德经》的话,以教育杨朱。意思是:廉洁清白的人,有时好似污浊;德行很高的人,反倒显得谦恭而似嫌不足)。’阳子居蹵然(蹵同蹴,音cù,恭敬的样子)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指来时),舍者迎将(迎接),其家公(男主人)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旅店的人们见杨子威势动物,自感雅俗身份不同,故而躲避)。其反也(指离去时),舍者与之争席矣(杨子经老子的训导,去掉了身上的矜夸之气,随时入俗,与旅店中人打成一片,故大家不再把他当外人看待,而不分彼此与他争席而坐了)。”事又见《列子.黄帝》。

杨朱身有矜夸之气,众人便惧而躲避他;当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去掉矜夸,不拘形迹以后,众人便与他不分彼此争席而坐了。

后可以“争席”指与人有争或不拘形迹的行为,也可以用为去掉矜夸的典故。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词语争席】   汉语词典:争席

猜你喜欢

  • 赦绝缨

    源见“绝缨”。谓宽厚待人。清钱谦益《次韵刘敬仲寒夜》之五:“怜才可但旌当辙,使过终须赦绝缨。”

  • 誓墓羲之

    源见“羲之誓墓”。指决心归隐之人。宋赵文《塞翁吟》词:“便万里,金台筑就,已长分采药庞公,誓墓羲之。”

  • 彼一时此一时也

    指时势不同了,论事的标准也应不一样。《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

  • 酆城剑

    同“丰城龙剑”。酆,同“丰”。唐元稹《景申秋》诗之八:“鲛绽酆城剑,虫凋鬼火书。”【词语酆城剑】   汉语大词典:酆城剑

  • 持紫荷

    《宋书.礼志五》:“尚书令、仆射、尚书手板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汉代以盛奏事,负荷以行。”紫荷,指古代近侍大臣负于朝服上的紫色囊袋。因以“持紫荷

  • 伍胥抉目

    抉(jué绝):挖出。此典指伍子胥被谗害自杀,死前告诉人将自己眼睛挖出,放在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城楼上,看着越人攻入吴都,灭亡吴国。后以此典比喻忠臣贤人被谄害;或比喻忠良赤诚报国,至死不移。伍子胥(

  • 三户赶豺狼

    同“三户亡秦”。柳亚子《赠李瑞熙》诗:“袖底田郎诗谶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 巩存周

    《史记.周本纪》:“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唐.司马贞《索隐》注:“西周,河南也。东周,巩也。”周自后稷始,武王伐商后即帝位,经西周、东周亡于秦。因末代君王赧王死后,有两个宗

  • 龙虎风云

    源见“风从虎,云从龙”。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唐刘震《唐故朗州武陵主簿桑公墓志铭》:“积德馀庆,福垂后昆;高门是封,龙虎风云。”亦指君臣遇合。宋王禹偁《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汉亏一杰,则无霸王之业,岂

  • 万羊

    源见“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宋刘克庄《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向朝堂衮绣,万羊非泰,湖山絛褐,两鹤相随。”【词语万羊】   汉语大词典:万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