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kuǐ),古人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全句意思是,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间断,方能有所成就。荀卿曾说,遥远的距离靠一步一步行走才能走到终点;没有数不清的小溪汇集一处,就成不了江河湖海;骏马虽然有名,跳跃一次不过十来步远;跑得慢的马连续走上十天,也可以达到千里,功夫是在于不停止;用刀刻物,刻一下就停下来,就是朽木也刻不断;持续不停地刻下去,金子、石头也可以刻出花纹来。

【出典】: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句】: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劝学》:“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其他 跬,半步。不一步一步地连续走下去,就不能达到千里之远。比喻学习必须日积月累地坚持,才有成效。《荀子·劝学》:“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多用于事物规律方面。


【词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猜你喜欢

  • 文王退舍

    《左传.僖公一九年》:“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毋乃犹有所阙,而以伐

  • 逍遥自得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后因以“逍遥自得”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晋潘岳《闲居赋》:“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并列 无拘无束,自由

  • 桐乡立祠

    桐乡:地名,在今安徽桐城北。朱邑(?-前61年)字仲卿,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年轻时担任乡间啬夫(犹今之乡长),办事廉平,爱护百姓,从未鞭笞过人,关怀孤寡老人,受到当地吏民的敬爱。累迁大司农丞

  • 金茎玉露

    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唐.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建章宫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汉.班固《西都赋》

  • 营首

    亦作“营头”。指流星白昼陨落的一种天文现象。旧时迷信的说法,“营首”出现是兵乱之兆。《晋书.天文志》:“大安二年十一月辛巳,有星昼陨,中天北下,光变白,有声如雷,案占名曰营首。营首所在,下有大兵流血。

  • 十日平原饮

    同“十日饮”。清袁枚《留别峄亭观察》诗:“十日平原饮正豪,一声班马又魂销。”

  • 燕钗

    源见“玉燕钗”。称美钗。也借指美女。清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词:“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词语燕钗】   汉语大词典:燕钗

  • 从之者如归市

    归:趋,往。市:市集。 追随他而去的人好像赶集一样踊跃。 表示深受大众拥护。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去邠。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

  • 车胤盛萤

    晋代车胤夏夜以萤光照明读书。《晋书.车胤传》:“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主谓 晋朝的车胤聚集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后形容家贫苦学。语本《晋书·车胤传》:“

  • 登遐

    《墨子.节葬下》:“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谓死者升天而去。后因以“登遐”为对人死的讳称。《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汉郑玄笺:“此三后既没,登遐,精气在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