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得要领

不得要领

要(yāo腰):古“腰”字。领:衣领。原意指旧时长衣提起衣腰和衣领,衣襟和衣袖自然平贴。此典指张骞(qiān千)出使月氏(YuèZhī越枝,也作“月氐”、“月支”,我国古代北方西部民族。秦、汉之际,游牧在今甘肃敦煌、祁连间)联络,得不到明确答复。后以此典比喻没有抓住事物的要旨和关键。张骞(?——前114年),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汉武帝从投降汉朝之匈奴(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掠扰)人那里获得消息,在天山(今新疆天山山脉)南有个月氏国家,曾被匈奴击败,时刻想报仇雪恨。汉武帝想联络月氏,夹击匈奴,便在建元二年(前139年)派张骞出使月氏。但从西汉到月氏,必须途经匈奴境地,张骞及随行人员在经过时被匈奴扣留达十三年之久。后来张骞逃出,辗转去找月氏。这时,大月氏王早已被匈奴所杀,月氏人共立太子为王,已征服大夏国(今中亚阿姆河以南至阿富汗境内)而住下来。那里土地肥沃宽广,很少外来侵略,人们意在安居乐业,又自认为远离汉朝,简直没有联合汉朝去报复匈奴之想法。张骞从月氏来到大夏,终究得不到月氏明确答复。

【出典】:

史记》卷123《大宛列传》3158页:“大月氏王已为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匈奴游牧民族之泛称)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征服)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kòu扣,外来侵略),志安乐,又自以远(yuàn院,疏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例句】:

清·黄宗羲《南雷文定前集·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鹿门八家之选,其指大略本之荆川、道思,然其圈点勾抹,多不得要领。” 鲁迅《致台静农》:“瞿氏之文,其弊在欲夸博,滥引古书,使其文浩浩洋洋,而无裁择,结果为不得要领。” 叶圣陶《遗腹子》:“医生的话殊不得要领。”


述宾 没有签订盟约或达成协议。语本《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要领,要契也。”《金史·韩昉传》:“累使要约,皆~。”△多用于订约方面。


【词语不得要领】  成语:不得要领汉语词典:不得要领

猜你喜欢

  • 泪叶

    《晋书.孝友传.王裒》:“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晋朝王褒是有名的孝子,他痛父死于非命,在墓旁修草屋守孝,早晚叩拜,悲痛时,抓住柏树哭

  • 挈瓢

    《全唐诗》第十一函第四册廖凝《彭泽解印》诗:“五斗徒劳谩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廖凝,南唐衡阳人,字熙绩,隐居南岳,被南唐主李景聘为彭泽县令,视事未几,即解印归去。其后

  • 东山复起

    同“东山再起”。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见“东山再起”。《浪迹丛谈》卷2:“凤池诒令子,喜听~,一门济美报清时。”【词语东山复起】  成语:东山复

  • 伯乐一顾

    《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bì,接连)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通环,转一圈)视之,去而顾之(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臣请献一朝之

  • 天人之际

    天道与人事的相互关系。西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我也不自量力,近年来想要用简陋的文辞,搜集天下散失的传闻,考核它的各类事迹,探讨它的成败或兴衰的原因,共写成130篇,想要探究天道与人事的相互关系

  • 殊涂一致

    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晋书·刁协传》: “夫大道宰世,殊涂一致。” 涂:通“途” 。参见:○同归殊途见“殊途同归”。《晋书·刁协传》:“夫大道宰世,~。”【词语殊涂一致】  成语:殊涂一致汉

  • 临邛琴

    源见“琴挑文君”。本指司马相如以琴挑文君向其求爱。借指旧好,原妻。宋唐庚《白头吟》:“只知茂陵女,不忆临邛琴。”

  • 凤兮吟

    源见“琴挑文君”。指传达爱慕的情辞。唐 孙玄照《琴中歌赠王仙仙》诗:“相如曾作凤兮吟,昔被文君会此音。”

  • 观者如堵墙

    堵:墙壁。 观看的人象围墙一样。 形容观众很多。语出《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明.宋濂《文原》:“习大射

  • 惊鸿虚发下平原

    源见“空弦落雁”。形容箭艺高超。明梅鼎祚《玉合记.逆萌》:“破的听鸣弦,一箭双穿,惊鸿虚发下平原。管取射人先射马,七札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