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步成诗

七步成诗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魏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一作“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魏文帝曹丕令弟曹植在七步内成诗,这是兄弟手足的相煎相残,故曹植以“煮豆燃萁”作比,微讽他的哥哥。

后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残,以“七步成诗”或“七步成章”誉称人文思敏捷,才华出众。

《醒世恒言》卷二:“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诗成亦可为。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尽诛夷。”

徐特立《送董老赴京》诗:“蔺(蔺相如)廉(廉颇)重好合,萁豆弗相煎。”


偏正 走七步便作了一首诗。形容文思敏捷。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丕)尝令东阿王(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朱自清《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 ~’并非难事。”△褒义。用以赞扬人的文才。→燃箕之敏。也作“七步成章”、“七步奇才”、“七步之才”。


【典源】《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 尝令东阿王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

【今译】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妒忌其弟东阿王曹植的才学,企图加害于他。一次命曹植作诗,限七步之内完成,否则治以死罪。曹植应声吟成一首,以煮豆作羹为喻,暗含指责曹丕兄弟相残,其中说: 豆秸锅下燃,豆子锅中泣。两者本同生,相害何太急! 曹丕听后非常惭愧。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也用以形容手足同胞自相威逼残害。

【典形】 豆萁篇、七步、七步才、七步诗、萁燃、燃萁、同根煎太急、咏豆、煮豆、豆萁才、七步赋、七步咏。

【示例】

〔豆萁篇〕 清·吴伟业《雒阳行》:“江夏漫裁修柏赋,东阿徒咏豆萁篇。”

〔七步〕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步立成,五行不辍。家惟万卷,韦实三绝。”

〔七步才〕 元·白朴《墙头马上》:“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七步诗〕元·耶律楚材《和王正之韵》:“奇词解吐万言策,敏思能吟七步诗。”

〔萁燃〕清·黄鷟来《寄怀吕大风》:“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萁燃未免猜。”

〔燃箕〕 清·唐孙华《和座主春坊杨公咏豆腐》:“燃萁未苦相煎急,试手初成小转丹。”

〔同根煎太急〕 清·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有时低眉若饮泣,偏是同根煎太急。”

〔咏豆〕 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

〔煮豆〕 宋·黄庭坚《次韵师厚病间》:“民生自煎熬,煮豆以萁爨。”


【词语七步成诗】  成语:七步成诗汉语词典:七步成诗

猜你喜欢

  • 王寻戴

    同“王猷访戴”。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诗:“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 玄女传兵符

    同“玄女授符”。宋梅尧臣《观何君宝画》诗:“坐中吾侪趣已异,又喜玄女传兵符。”

  • 异味烦县尹

    源见“食无肝”。谓在生活上麻烦地方官。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

  • 白头新句

    同“白头吟”。宋 吕渭老《水龙吟.寄竹西》词:“闻道相如病渴,念文君、《白头》新句。”

  • 饥来画饼

    源见“画饼充饥”。谓以假想聊以自慰。清李渔《奈何天.妒遣》:“我笑你假人情也不放些儿空,却便是饥来画饼也能充。”

  • 母难日

    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近刘极斋 宏济,蜀人,遇诞日,必斋沐焚香端坐,曰:‘父忧母难之日也。’”后因谓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西游记》十七回:“那黑汉笑道:‘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

  • 素侯

    源见“千树封侯”。指虽无爵禄封邑而生活享受可比王侯的人。宋苏轼《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虽辞功与名,其乐实素侯。”【词语素侯】   汉语大词典:素侯

  • 曲生

    源见“曲生风味”。酒的别称。宋陆游《烹茶》诗:“曲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词语曲生】   汉语大词典:曲生

  • 贞悔

    《易.咸》:“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高亨注:“言人之德行正则吉,其悔将去。”后以“贞悔”指吉祥,幸福。南朝 齐王秀之《卧疾叙意》诗:“贞悔不少期,福极固难豫;疾药虽一途,遂以千百虑。

  • 当立之年

    源见“而立岁”。指三十岁。《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汝将及当立之年,犹未纳室。”偏正 指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警世通言》卷29:“今汝将及~,犹未纳室。”※当,不读作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