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

孤行:独自行事。此典原指赵禹坚持自己主意行事。后以此典转作为不考虑客观条件和别人意见而独断专行。赵禹(?——约前100年),(tái台,今陕西武功西)人。汉武帝时历任御史、太中大夫(中央顾问官)、廷尉(掌刑狱,九卿之一)等职,治狱严峻。他曾和张汤共同编订律令,作有《朝律》(见《汉律》)六篇。赵禹为人廉洁而倨傲,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等高级官员拜访他,赵禹始终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知心朋友和宾客之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

【出典】:

史记》卷122《酷吏列传·赵禹》3139页:“禹为人廉倨(廉洁倨傲)。为吏以来,舍毋(通“无”)食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家并为其服务之门客)。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中之高级官员)相造(往)请(拜访)禹,禹终不报谢(答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句】: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3:“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不顾广大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的要求,一意孤行地召开一个由国民党反人民集团一手包办的所谓‘国民大会’……” 茅盾《子夜》10:“说不定他一片好心劝杜竹斋抑制着吴荪甫的一意孤行那番话,杜竹斋竟也已经告诉了荪甫。” 姚雪垠《李自成》1卷3章:“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


偏正 原指谢绝他人请托,坚持按己意行事。现指不听别人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办事。语本《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今日朝会,康熙~,已下旨撤藩。”△贬义。用于形容独断专横的行为。→顽固不化 ↔同心合力。 也作“孤行一意”。


解释本用来夸奖官员廉明公正,谢绝请托,秉公执法。后来变为贬义词。形容不听劝告,独断专行,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赵禹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人,早年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的官吏,因为精明能干担任了令史(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员)一职,侍奉太尉周亚夫。周亚夫担任丞相后,赵禹又担任了丞相史。丞相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明公正,但是周亚夫不大信任他,认为他虽然有才能,但执法过于深重苛刻。不过汉武帝正好看上了他这一点,就让他和张汤一起制定各种严格的法令,来管制约束在职的官员。

赵禹为人廉洁而高傲,自当官以来,家里就没有养过门客。如果朝廷的高级官员登门拜访,他也从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与知心朋友以及各种宾客的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他看到有好的案件判决条文就采用,也不管案子本身是否公正,以严查下属官员隐秘的罪行。

赵禹早年做事严格,残酷急躁。到了晚年,国家多事,一般官员致力于施行严刑峻法,但赵禹却在执法时变得宽松缓和,所以最终得到了“轻柔平和”的好名声。

例句

李小毛不顾家人的反对,一意孤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词语一意孤行】  成语:一意孤行汉语词典:一意孤行

猜你喜欢

  • 吹万

    《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成玄英疏:“风唯一体,窍则万殊。”谓风吹万窍,发出各种声响。宋苏轼《飓风赋》:“呜呼!小大出于相形,忧喜因于相遇。昔之飘然者,若为巨耶?吹万不同,果足怖

  • 野鹤闲云

    同“闲云野鹤”。《红楼梦》六三回:“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来历。”并列 旷野中的鹤,来去无踪的云。比喻人幽闲自在。清·洪楝园《后南柯·旌召》:“乃三人~,不受笼络,身分自高,不愿小就

  • 乐钧天

    同“乐奏钧天”。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尊河砥柱,班侍乐钧天。”

  • 庞眉黄发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庬”。《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无亏药饵,庶等卧理,伫其弘益。”见“尨眉皓发”。《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

  • 磨笄

    《吕氏春秋.长攻》:“襄子谒于代君而请觞之,马郡尽,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斗,尽杀其从者,因以代君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 心织笔耕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原指初唐诗人王勃受请作文,报酬丰厚,后用以指靠写文章谋生。亦用作“笔墨耕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叙》:“门庭凄寂,

  • 池草梦

    同“池塘草梦”。元张玉娘《和谪弟三一三峡晓征寄回韵》:“听雨不生池草梦,看云应断故乡魂。”

  • 雌雉啼

    源见“牝鸡司晨”。一说,本汉初吕后杀功臣事。《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裴骃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雉’……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后因以“雌雉啼”指

  • 东阳瘦损

    同“东阳销瘦”。宋 周格非《绿头鸭》词:“须知道,东阳瘦损,不为伤春。”

  • 颜渊陋巷

    同“颜回陋巷”。宋陆游《感事六言》之八:“未论颜渊陋巷,老农自是吾师。”